多声道|大国博弈的另类视角——防疫、舆情与基层治理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自由的”(Free)一词在英语中还有“免费的”意思。英语国家在搅动中国社会舆情时,似乎一直在忽略一个现实,“自由“在汉语中并没有“免费”的意思。中国人对待自由的态度是热忱而严肃的:热忱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不仅人要自由,花鸟鱼虫、风雨云天都要自由;严肃到自由的意思就是自由,如若想要表达量足够,还得加上描述对象为前缀,例如财务自由、时间自由。

来稿作者:白中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自由”一词在英文中的多层含义,更深刻的认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看清他们所谓的“自由”,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工作部署。

把握疫情防控有关舆情波动的要点

最近有关疫情防控的舆情出现波动。整体来看,新东西不多,但都恰好“卡节奏”。开展处置工作应先明确六点:

一是需明确:国家宏观大局是稳定的,我们的大战略大规划依然在稳步实施。有关工作的设计,不应只是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复兴之路上,挑战必会接踵而至,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应借此机会推动实现工作体系的升级,构筑可以应对当前及未来挑战的机制。

二是需承认:在管控这轮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的基层治理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些基层组织,以随意加码为代表的“乱作为”“假作为”客观存在,而这归结起来都是“不作为”。这些行为曲解了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明确指示,阻碍了中央对有关工作的部署在基层一线落实。

三是需厘清:所谓基层组织,并不以组织级别为划分标准,而以组织处所及所划归的防疫责任相关单位为标准。很多部委厅局、一些师旅级别部队的指挥体系及生活区,都坐落于社区,这些人听话好管,但其防疫工作也和社区有密切关系,同样事关基层治理,很难“独善其身”。

四是需把握:一些网民在网络空间发表看法,个别小区的居民集聚冲破封闭管控,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绝不是所谓的敌对势力,就是群众百姓。他们一边看着手机上的“国二十条”对未来充满期待,一边却承受着自己身边实际发生的、与国家防疫政策相违背的基层防疫乱象给自己的生产生活带来伤害与严重干扰,渴望自己身边的事被中央知道、被全国看到。他们不是敌对势力,但境内外的敌对势力试图利用他们的处境和情绪对我发动攻击。斗争工作要和人民站在一起,时刻警惕并坚决打掉境内外敌对势力给中国挖的“发动人民斗人民、推动人民斗政府”的陷阱。

五是需看透:境内外敌对势力一直存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社会及舆情的挑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围绕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向中国发起或谋划发起挑战,而且一些事前的准备工作做的非常深入。

六是需认识:这一轮疫情爆发,是对我们应急管理机制的压力测试,对包括舆论宣传、国家安全等在内的维稳体系的压力测试。面对问题切忌慌张失据。事实上,在问题发酵到一定程度后适时介入,如若处理得当,解决问题的过程会成为工作提升、凝聚民意的过程。

找准症结、解决问题

在以上六点基础之上,围绕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当前基层一线“生活圈”对治理资源的需求超过供给

百姓群众亲身接触到的最多的政治是基层治理。政治的本质是让支持自己的人多、反对自己的人少。高层战略体现的是大国气象与前进方向,基层治理反映的是组织活力与民心所向。笔者曾在《我可建立百年稳定观,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文中提到,当前基层一线“生活圈”对治理资源的需求超过供给。基层治理体系必须提升,工作滞后会导致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致使我们的基层一线会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素材库。

“生活圈”是人口最多的圈子,社区治理不应只有衣食住行。来自基层一线、事关生活百态的突发事件最易引起舆情热点:一是因为这些事件涉及的场所、背景、环境对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最为熟悉,更能触发共情与联想,二是距离事件最近,且最先介入事件处置的基层一线有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方式不专业。对境内外的敌对势力来说,针对中国从涉及政治体制、国家战略、国际关系的方面找到真正有价值的舆情热点越来越难,向基层一线“生活圈”投入更多资源与关注,伺机而动掀起波澜,会是他们的重点行动方向。

(二)舆论宣传工作要有规划和设计

新时代中国的舆论宣传工作,应把握“维护伟大事业、服务人民群众”的主线,把握“实事求是、生动光彩”的原则。开展工作首先要把中央的精神和政策理解准确、传达及时、传播深入,助力各级组织执行到位。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舆论宣传体系,在围绕国家的大战略制定事业计划,围绕国家的大事件研发方案方面还有不足,基本处于发生什么事就去关注报道什么事的状态,一直在跟,总也追不上。特别是缺乏中长周期的规划引导,缺乏对突发事件的预判,缺乏对应的预防性维护方案,缺乏处置素材的开发与积累。

很多工作十分具体,必须有人认真去做。在前两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有的基层单位已经出现了存在舆情风险、水平低至令人匪夷所思的工作失误,基层治理体系亟待提升并不是秘密,围绕于此的有关宣传工作设计是否做了应对更新事态的提前部署,从当前舆情热点来看,做的不够。

除了正在发生的事,还有即将发生的事。伴随中国防疫工作的推进,病毒传染性与伤害性的变化,防控措施也会变化,疫情终将过去,这是科学防疫的自然结果。宣传领域若不提前部署,那么,美国实际因治理能力不足,在时机还未成熟之时提前“躺平”的做法,也会摇身一变成为“科学防疫”的代表,并自然引出“中国防疫举措劳民伤财、没有意义”的错误认知,在人民群众中制造对政府决策的不信任,以及民对官、民对管的轻视与对抗。

集体记忆不由事件本身塑造,而决定于对事件的解释,且倾向记录结果。如若放任敌对势力兴风作浪,“特朗普早就说过没有检测就没有病例”等言论一定会被有心之人加以包装传播,“美国在新冠疫情中的死亡人数超过二战”的集体记忆将被覆盖,群众最终记住的东西将不符合事实,但非常“生动”,具有如病毒一般的传播性,且所带来的影响是长期和恶劣的。

三、美国真的“不怕乱”?

美国所谓的民主政治,最突出的特点是策动选民以消费者的身份对未来收益进行投资,这是十分典型的商业思维,美国政治就是商业政治,“自由”与“免费”同词,看似没有任何问题。

商业思维亲近规则但厌恶秩序。商业的本质是通过交易逐利,规则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保护果实安全,经过美化后,形成了类似强调“法制精神”与“契约精神”的表述;但秩序会失去破局可能、减少收益机会,经过包装后,形成类似强调“美式自由”与“美式民主”的表述。美国所谓的民主和自由,本质是经过美化和包装,服务于商业政治与商业思维的治理工具。这也是为何美国似乎“不怕乱”的重要原因。社会保持不突破规则的混乱,是美国实权阶层稳定统治、持续获利的最佳状态。美国需要有人闹事、把水搅浑,以实现在政治上“甲党改朝换代、乙党再坐四年”的目的,在经济上集聚财富资源、大鱼通吃小鱼的目的。

问题在于,任何一种规则,不管是好的规则还是坏的规则,只要建立起来,就会生成对应的秩序。美国政治体制对规则和秩序互相矛盾的追求,使得自身带有天生局限。它的弱点一直都在,但用好它们也并不容易,需要强大的实力基础、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丰富的具体措施。

四、两种基层守序的碰撞与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把上述几点结合起来看,中美两国实现基层守序的方式不同。基层治理本是两个国家各自的事情,但问题出在美国试图破坏、干扰中国的基层治理,企图利用中国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自己牟利。大国博弈中,某方进攻性的举动往往会起到帮助对方凝聚民心一致对外的作用,中国宜在对美博弈中站稳防守反击的立场,若美执迷向我挑战,我也该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反击。

反击第一步是把自身基层治理的问题解决。工作是人做的,基层治理水平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基层一线业务凋零与人才不足。如果没有疫情防控一类特殊时期的特殊任务,基层治理的业务范围本身有限,虽然“行行出状元”,但也不可脱离实际空谈理想,如若如此,广阔的基层一线只会成为优秀人才贴金、攒履历的公交站,很多地方也会形成“能干事的不想留,留下来的没事干”的怪圈。

特别是对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人才,他们渴望施展才干、成长进步、实现价值,没有相应体制的支撑,缺乏配套措施的激励,不具业务平台的空间,很难让基层一线的队伍充实起来,工作水平提升起来。以荣誉级别为基础的职级双轨,以多劳多得为基础的工资补贴,以专门机制为基础的合法营商,这些举措都可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条件下进行研究,在定好规则的前提下考虑实施,吸引各型人才扎根基层发光发热,提升广阔基层的斗争本领。

直接参与基层治理的人,应做到执行能力与责任意识协调,把事做稳;履职能力与任务目标匹配,把事做成;配套机制与使命担当同步,把事做好;思想认识与时代演进融合,把事做精。此外,基层治理不能只有基层参与,应延申宣传、军警、法院等机构的服务进社区,延申传媒、医疗、教育、消费等资源组织的服务到一线,且在组织机构与业务接口上,都可以与基层治理机构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一线业务的空间和内容。

反击第二步是把对方基层治理的弱点看清。美国商业政治亲近规则但厌恶秩序,若要反击,单纯在美制造众多孤立的群体事件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甚至还会助纣为虐,推动其政府的集体行动能力与资源调动能力增强,这也是为何许多国家自觉“美国不怕乱”的原因,在对美博弈中吃暗亏。

想要通过对美国基层治理施加影响获取打击效果,行动指向有两个:一是披上合作的“友好”外衣推动美国基层“有秩序”,以此打击美国政府发动基层力量、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二是推动美国的秩序混乱冲破规则底线,这是相对传统的做法,是对“美国为何不怕乱”的直接回答——因为美国虽然乱,但乱的还不够。若要采取此类方案,则应抓住小切口,推动美国各议题中的失意群体跨越主题形成合流,推动美国民众对某一党派的不信任转化为对美政治体制的不信任,使美国大选等一批社会的减压阀失能。美国很大,两个行动指向可以同时推进,依据不同地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采取不同方案。

奋斗华章与拼搏之路,是中华儿女以力为笔、以志为足,蘸着心血和汗水写出来的,扛着责任和使命走出来的,任何挑战都不会让我们停止在历史长河中书写,在文明发展中前行。更好的基层治理,可以让我们更快更稳的战胜疫情,更从容的参与大国博弈,更好的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白中石是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理学硕士,内地机械工程师。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