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困敌之势——“失格效应”必使美国“期货政治”步履维艰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开启我们团结奋进的新征程。应当说,在此次大会召开之际,中国正逢外部风险很大的时期,比如中美关系日益紧张,同时俄乌冲突让全世界都感到焦虑。而就在二十大之前,美国拜登政府推迟了近一年的《国家安全战略》出炉,强化了美国应对“中国挑战”的底色、体现了美对华“竞而胜之”的企图。中美竞争愈演愈烈,中国不惹事,但也得有对付美国的办法。就像我们反对侵略他国的行为,但自己手中也得握有核武器。

来稿作者:白中石

一、从“失格效应”看美国的问题

笔者在此引入一个新概念“失格效应”观察美国的问题,它描述了一种社会现象:群体越大,在其中找到“天然同好”的可能性越大,但通过传播学中的议题设定(指传播媒介通过报导内容的方向及数量,对一个议题进行强调),使整个群体集中注意力的可能性越小;大群体中围绕不同主题的“天然同好”们会聚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小群体,而这会进一步增加让大群体朝某一方向集中注意力的难度。

在政治工作中,一个政府若在大群体中议题设定的能力不足,就会逐步失去代表性,必须通过在小群体中分别设定议题的方式维系自身在小群体中的代表性。但这种划分会进一步削弱政府在大群体中的代表性,逼迫政府对已分化的群体进行再划分后设定新议题。

其所带来的结果,不只是让一个政府失去在大多数人中的代表性这么简单,而是会让“大多数人”的概念在这个国家逐步消失,政府让国民注意力向某一方向集中,以维系或强化代表性的努力,也将进入“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当“大多数人”的概念都不再存在,工作目标的主体都已消失,如何还能代表大多数人呢?从这个角度讲,“失格效应”下的议题设定应有四大切入点:

把握一个实质:议题设定的本领强,并非指“说话好听”,其本质是让公众朝某个方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强。

明确一个逻辑:决定一个政府代表性强或弱的核心要素,是这个政府在群众中设定议题的能力。支持率高或低,是这一能力强或弱的结果,而不是代表性强或弱的原因。

观察一个案例:小布什政府在“911”恐怖袭击后的一系列处理举措,成功让美国全社会的注意力向其所希望的方向集中,直接表现就是支持率急剧攀升。

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的种族、控枪、移民、税收、“LGBT+”(指在性倾向、性别认同等方面与社会大多数人不同的少数群体)等问题一直存在,并不是新产生的,最近几年抓人眼球,是因为美国自乱方寸,在国家整体层面上设定议题的能力满足不了需求,两党为实现改朝换代或再坐四年的目的,不断对大群体进行拆分再设定议题,导致“失格效应”愈发严重。

上述列举的“美国病”,不是美国社会分裂的原因,而是美国社会分裂的结果。

二、“虎头蛇尾”与“期货政治”

经济学上讲,期货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是以某种大宗产品如石油,及金融资产如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美国政治的特点与期货非常类似。

美国的政治语言,非常善于本末倒置、避重就轻,而且迷惑性强。就政府代表性来说,美国政府阐释自己代表性的“看家本领”是投票大选,看似逻辑自洽,实则漏洞百出,概括起来是两方面:

一是偷换概念与虎头蛇尾。投票大选仅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政府产生”的代表性,而政府的代表性则指包括存续期间的代表性,在美国体制下起码指一届四年的时间。但美国在完成选举这个动作以后,直到下一次选举之前,并没有“当这个政府支持率低于50%应当自动解散重新大选”的法条,来处理这个政府不再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问题,且其他类似的机制,触发条件复杂,留有极大余地,基本形同虚设。中国当然没兴趣苛责美国去设立此类法条,但美国也更不应当以“政府产生”的代表性去强行解释政府的代表性来愚弄大众。回头来看,美国两党交替坐庄,还从未有一次不是以“蛇尾”态势结束,区别在开头——有时还算“虎头蛇尾”,有时直接“蛇头蛇尾”。

二是历史炸弹与“期货政治”。美国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对自己历史成绩的回顾是相当拿捏的。因为言多必失,说的越多破绽越大,党争政治不存在成绩——拜登想搞“大基建”,搞不成自然会被共和党攻击,搞成了呢?共和党也会找到诸如“基建令美债台高筑,增加百姓税收负担”一类的理由加以痛斥。历史在美国大选中的最大实用价值,是用来制造攻击对方的炸弹,所以两党候选人都更愿意聊“别人的过去和自己的未来”。至此,美国大选就成为了两党以商业方法,策动选民以客户身份,对未来下赌注的“期货政治”。

产生这种局面,并非因为美国人不行,而是美式制度的局限所致。美国实力一枝独秀时还好,但当面对中国这种核心强大、稳字当先、超大体量又步入正轨的国家,体制局限所带来的“失格效应”将被放大,更会催化“期货政治”步履维艰。

三、“失格效应”或是压垮美国“期货政治”的倒数第二根稻草

压垮美国“期货政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中国在完成对美反超后,是否将这一反超与制度竞争挂钩,主动权在中国手中。在此之前,美国还有机会让倒数第二根稻草不落到自己头上——它可以将主要斗争物件设定为中国,但具体操作的方式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

美国并未放弃努力。特朗普在竞选时喊出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试图在美国大社会设置一个大议题,小学生都能读懂的英文短句,恰体现其团队做足功课、用心良苦。但在党争政治的局限下,实际效果还是不如“中国威胁论”更能集中大伙注意力。世界第一强国总需要些脸面,不便承认“中国威胁论”是驱动自身政治运转的议题,只得把针对中国的不义侵犯描述为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这一议题的措施“之一”。“中国威胁论”在美大行其道,是美国政府领导力缺失、治理资源不足的体现,是美国政府为解决自身在大群体中设定议题能力不足的举措,但这种方式在“期货政治”中无异饮鸩止渴。

——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如果放任甚至推动“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公众认知中泛滥并产生民意基础,就必须给出“解决来自中国的威胁”的方案,并推动方案目标的实现。但美国口中的所谓“中国威胁”,包括意识形态、产业升级、台湾问题、“人权”话题等,大部分都密切关系到中国的发展权、生存权,关系到国家统一与发展道路,中国不会与其做交易。若要“用强”,面对走到今天的中国,美国又没那个金刚钻。所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实在是一个美国可以起头但无法收尾的议题。

——“期货政治”中的选民,是以“客户”身份对未来收益进行投资。如果大众将“解决来自中国的威胁”普遍视为某种共同议题下所追求的“收益”,那两党在此议题中必然出现的接连失败,将逐步使公众对民主党和共和党中某一党派的不信任,转化为对两党在此议题上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会迫使美国政府对群体进行再划分,以设置更多小议题稳定局面,促使“失格效应”及社会分裂加剧。美国民众终会在某个“适时产生”的群体事件后,将对两党的不信任升级为对美国政治运行机制的不信任,这也是压垮美国“期货政治”的倒数第二根稻草。

四、我应对之策

美国还有机会决定“倒数第二根稻草”是否落下,但“最后一根稻草”就由不得它了。

美国若实在害怕,继续在贸易和科技竞争中和中国吵闹不休,且让它做去,我们可以大声谴责、有据反制、劝和促谈,并继续以钢铁大山般的意志聚焦自身、提升自我。但我也应在官方和民间管道奉劝美国,不要继续抱著“中国威胁论”的毒酒麻痹神经,放任其在美国社会泛滥发酵,以此“虚假弥补”自身在大群体中设定议题的能力和在群众中的代表性,如前所述,那将使美国而非中国处于危险境地。

中国若想把压垮美国“期货政治”的最后一根稻草攥在手中,并且看著美国把倒数第二根稻草先放头上,前提和基础在于,必须想方设法吓阻美国在“失格效应”逐步严重、“期货政治”愈发艰难的过程中铤而走险“掀桌子”,和中国打热战甚至打核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著力强化军事建设。我在军事投入方面,可考虑逐步由过去“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匹配”,向“军事发展与经济发展、国家规模双匹配,为政治稳定、民族复兴保平安”过渡,提升包括核武器及其投送装置等在内的战略力量的规模和品质。与此同时,中国宜在“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关键时期,继续发挥自身在大群体中设定议题的能力优势,围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咬紧“强自身”的牙关不放松,抓思想、保民心,拼经济、强产业。要高度重视社会认知引导工作,建立认知主权观,把中国老百姓如何看世界的立场站稳,并正大光明的向世界介绍自己,发表看法。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不舍昼夜。中国人民凭借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在新征程中稳步实现奋斗目标。

作者白中石是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理学硕士,内地机械工程师。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