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云|引进世界百强名校博士 不要忘了本土高校毕业生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重新启动和加剧竞争,英国、新加坡等发达经济体都已经推出吸引人才政策。香港特区政府近几个月也在逐步放宽疫情管控措施,以及主动在世界舞台亮相,巩固香港传统国际地位和优势。在目前“内地出不去、国外进不来”的情况下,香港更需要发挥中国与世界“中间人”的角色。

为香港政府史无前例重视人才点赞!

来稿作者:陈锦云

2022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三个多月后,快速发表了第一份《政府施政报告》,其中他以最大篇幅和“进取”的措辞,宣布推出一系列“抢人才、抢企业”的新措施,令人眼前一亮!看得出特首是下来不少功夫,较好地回应了国家对香港的定位,以及世界对香港的期待。

香港政府的“人才新政”中,针对全球100强高校毕业生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十分抢眼!香港本地也有5所世界100强名校,在从外面“抢回来”与争取本地毕业生“留下来”之间,如何兼顾呢?针对这个议题,我在11月19日举办了一次线上小型沙龙,邀请香港本地高校、海外与内地世界百强高校博士或青年学者,就香港人才新政进行座谈,在香港吸引全球优秀青年科研人才方面,给了我不少启发!

“人才新政”要细化优化

令人欣喜的是,博士们普遍对香港有信心!他们普遍认同,香港政府 “抢人才”政策无疑是在当前这种不确定的大环境中,给大家的一剂强心针。然而,“人才新政”也存在几方面不足之处。

首先,“人才新政”应该进一步区分人才的专业门类,特别是工科类的人才。我们都知道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却不是“科技中心”,相对于金融、法律类的行业而言,香港的实体产业和科技公司不能支撑对应专业的学生,换言之,香港科技产业整体规模、企业规模、产业链完整性都不够强大,对于工科类的人才吸引力有限。另外,“人才新政”忽略了社科领域的人才,香港的人文社科的科研岗吸引力不足。因此在吸引人才的时候有可能出现“瘸腿”现象。

其次,“人才新政”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却没有更细的准则去说明如何实践、执行。如果不能给人才提供一个全面的评价标准并且进行细化,让政策在落实的时候公开透明,就会给人一种“空喊口号,却不作为”的感觉。

第三,香港“抢人才”政策的出台时间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英国、新加坡、上海等地早就颁布过类似的“抢人才”政策。因此,对于“起步较晚”的香港,面对其他国家地区激烈的“抢人才竞争”,是否能够发挥出期望的效用有待考证。香港需要在人才引进的执行层面更加“放下身段”!

人才“抢”来了 怎么“留”与“用”?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人才新政”仅仅把目光放在了“抢人才”上,而忽视了“如何留住人才”。

外地人才到达香港后能否适应香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出行、住房、语言等差别能否适应?融入本地的生活成本如何?能否习惯生活成本,购房成本等?来港人才是否有配套的政策?例如科研职位的青年研究员、助理教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这些问题都关系到人才来到香港后,能否成功留得住!然而“人才新政”将主要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外地人才,仅仅提到了在港人才有关购房税的问题,没有更多著墨。

现成的本土名校博士和海外华人人才库是大宝藏!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长期位列世界大学排名榜一百强,2023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更都挺进70强内。粗略估计,每年大概培养1000多名博士毕业生,更难得的是其中工科占了比较大比例。以笔者所知,这些博士毕业生早年更愿意出国工作,近十年来国内高校和科技产业迅猛发展,更多毕业生首选回内地。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创新中心建设的前提下,博士们有更强的意愿留港发展。但是,香港高校一直以来更倾向招海外的博士加入科研教学团队,本土培养的博士毕业生加入香港高校机会很少!

那能不能去科技产业界呢?香港科技产业还有待发展,大型科技企业不多,需要更多大型科技企业尽快落地香港。因此本土培养的世界百强名校博士更倾向回深圳发展!知名女科学家颜宁辞去美国名校职,没有选择到香港科大担任院长,最终落户深圳开创一家新型生物科技研究院,证明了深圳对科技人才扶持与补助政策的力度和灵活性!香港是不是可以思考,如何与深圳进一步合力,在国际上共同引进科技人才、共同使用科技人才、共同打造大湾区人才蓄水池,同心协力建设面向世界的国际创科中心?!

另外,香港要进一步问自己:香港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很有吸引力吗?还是对亚洲国家、全球有中国背景的华人华侨以及出国留学想回国发展的“海归人才”更有吸引力呢?我认为明显是后者。当然在引进人才时香港是不拘一格的,欢迎所有国家符合香港需要的人才,但显然也要有所侧重!在高等教育界,高校里面就吸引了大批海外回来的“海归型”顶尖和中层学者,据说疫情高校吸引人才并没有减弱,说明香港高等教育的坚强优势在起作用。

香港毋须妄自菲薄 但急须巩固优势

香港高校学术科研和人才仍维持高度国际化竞争力,香港仍然受到国际人才青睐。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2021年12月发布的《2021年IMD世界人才排名报告》(IMD World Talent Ranking 2021)显示,在全世界64个经济体系之中,香港整体排名第11位,较2020年升3位,超越新加坡成为亚洲地区最具人才竞争力的地区。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国际化大学榜单中,前十强香港独占三席:其中香港大学继续位居榜首,香港科技大学第三,香港中文大学第九!排名以全球各大学在国际学生、国际职员、国际合著和国际声誉指标上的得分编制而成,显示西方评价体系对香港社会的人才吸引力和高等教育学术教研的认可。香港高校的世界排名也体现高等教育体系在西方评价体系得到认可,有利于科研人才到香港开展事业!

综合各项指标,香港在国际上仍然具有十足的吸引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管是所谓的“抢”外来人才、还是“留”与“用”已经在港和本土培养的人才,香港自身的吸引力才是最根本的,融入大湾区发展、融入国家大局显然是提升香港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香港“人才新政”的推出可能出于暂时的人才流失,但随著疫情的结束和内地的逐步开放,这种情况相信很快会得到好转。香港仍是一个汇聚人才的地方,我们应该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陈锦云是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