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自由工作——对劣质聘用文化的最有力回应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近日不少雇主反映难请人,纷纷要求输入外劳。近两年的确不少人移民,香港劳动人口的而且确是减少了,由2021年年头389万多,减至最近的377万多,减少了13万多人。然而,几近四百万劳动人口只少了3.5%,加上疫情关系,多个行业还未复苏,为何多个行业都出现请人难的情况?不得忽视的另一原因,是不少职场工作者,不再视正规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不愿投身其中。

来稿作者:黄燕怡

一向受雇的朋友、同僚,近年纷纷放弃正职自立门户,有旧同事开工作坊教导各式手工艺,有旧同学开食店小舖,有朋友正在筹备IG饼店,年青一辈花样更多,女儿同学在学期间已开网店售卖水晶,有经营派对房间业务,更有组队在Youtube开Channel唱歌。总之就是不做正职,靠自己才干,自立门户,搞个体经济。

此外,也有大量愿意长年做斜杠族(slasher)的自由工作者,在各大网上平台游走“炒散”(做散工),网上平台的工作应有尽有,设计、剪辑影片、翻译、送餐、搬运、网约车、建网页、写企划书… …甚至连非本地的生意也可以接,只要有才干,在网上平台不愁找不到自己的一片天。当靠自己才干已可赚取足够的收入,为何还要投入正规职位?

雇员保障不值一哂 长工时蚕食生活

自立门户或做自由工作者的确欠了雇佣条例的保障,没有年假、工伤补偿等,但香港雇佣法例保障薄弱,纵容工资低、工时长、假期少等劣质聘用文化。薄弱的雇佣保障,与自由工作者能享的自主度、自由度和满足感相比,变得不值一哂。若再加上复杂的办公室政治,自然宁愿“炒散”、宁愿自立门户,接受收入不稳,也不愿做正职,这是对劣质聘用文化最有力的回应。

众所周知香港工时长已达世界级,很多时候打正职等于把生活赔进去。根据政府统计,有四成四打工仔女每周工作44小时以上,当中最多人工作50至54小时,有10%,其次是60至64小时,有8.2%,如果是五天工作制,等于每日工作10至12小时以上,即使是六天工作,每天工时仍长达9至11小时。一天24小时,每天已花超过10小时于工作、两小时通勤、6小时睡眠,剩下几个小时,还要进食、梳洗等,照顾家人、在职进修的时间被挤兑得所余无几,没有余暇只剩下工作的生活,人慢慢就会醒觉,工作不应是生活的全部,不少因而选择放弃正职。

香港职场工时长很多时因为工作量大、雇用的人手不足,员工都要担起两个甚至三个人的工作量,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但雇主和管理者固化的思维,也是重要原因。香港不少雇主成长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把当年工厂管理思维应用于管理现代办公室,见到员工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才能安心,无视世纪已转、生产模式已变,公司业绩再不是靠员工长时间坐在生产线旁边来换取。以旧思维管理新世代,对新世代雇员对作息平衡的诉求置若罔闻,只会令更多人选择不做正职。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上任时指劳工及福利牵涉民生福祉,关乎广大市民的生计,以保障劳工权益、促进弱势社群福祉为己任。(资料图片/廖雁雄摄)

自由工作收入高 摆脱辧公室政治寻自我

除了长工时,工资低也是令人不愿入正职的重要原因之一,交通业的情况最为明显。巴士司机工时长,但收入尚可供养家人,小巴司机月薪低微,只有12,000至13,000元,不单工时长,而且工作期间不要说休息,连用膳时间也不足。愿意投身的,只有没甚经济压力,赚钱只为过日晨的长者了。年青一辈宁愿做网约载客、送货,只要用心做,月入超过20,000元并不困难,而且工作时间灵活,累了就休息、饿了就食饭,自主度高、自由度高,有私人时间,还可赚取比正职更高收入,为何要做正职?

至于中年人脱离职场,未必会与年青人一般加入斜杠族,因为他们资历较深,资金相对充裕,不少靠一己之能自立门户。这类人早已习惯长工时、愿意承担超负荷的工作,最终选择离开收入稳定的受薪工作,一来是终止只有工作没有自我、没有生活的悲惨状况;二来往往是厌倦透办公室政治,不愿再见到自己辛勤工作换来跳梁小丑的恶意挑剔,优秀工作表现反成一众小人的箭靶,工作错失的责任被上司“一卸无遗”……他们无论如何尽心尽力工作,总会有心灰意冷离开的一日。这类意兴栏栅的人一旦投入自由工作者行列,再不需要仰人鼻息,很难回头再做正规工作。

雇佣保障少得可笑、可悲、可耻

特区政府多年来不愿优化雇佣法例,未能与时并进加强对劳工的保障,也是推动更多人选择自由工作的重要因素。雇佣法例没有工时限制、没有加班工资保障、没有离线权、没有双休周,劳工假期长年少于公众假期,有薪年假第一、二年入职只有7天,做到第九年才达14天,放产假、侍产假、病假人工只达八成,最低工资金额长年不足以供养家庭……

香港的雇佣保障少得可笑、可悲,更是可耻,原因是政府订定雇佣政策时,一直站在雇主立场,一向以雇主角度思考,一切以经营环境作为第一优先考虑。莫说没有把雇员福祉放在首要位置思考,连平等对待也从没发生,否则2021年也不会冻结最低工资水平,特区政府连平通胀的加幅也不肯提出,要员工节衣缩食,“硬食”通胀升幅。

一致对待劳工问题 借助市场机制良机

香港有一个非常讽刺的现象,商界,以致特区政府向来信奉市场机制,市场机制讲的就是供求关系,供应不足就调高价格以求增加供应。然而,一讲到劳工问题,大家就会忘却自由市场信徒的身份,否认人手供应缺乏源于出价太低。一请不到人就只求输入外劳,不愿提高工资、改善待遇。

香港劳动人口只减了几个百份点,市场上亦不是没有人才,只是聘用文化过于劣质,许多人不愿加入吧了。某些行业若真想聘用足够人手,首先要做的是改善薪酬待遇。市场机制的信奉者常说人是理应动物,如果正规工作有合理待遇、有理想的雇佣保障,比做自由工作者更佳,自然能吸引人入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一讲话提出四点希望,第三点提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每位市民都坚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现时市场人手不足,薪酬待遇自然上调,正是世纪良机,扭转经济成果只由少数人分享。特区政府不应弃此良机,不应选择输入外劳这条捷径,而是要捉紧此次机会优化劳工法例,改善劣质聘用文化,如此,习主席希望让全体市民更公平地分享经济成果的希望,才有机会落实。

作者黄燕怡是议员工作人员协会秘书、政策研究员。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