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论坛.邵家辉|尽快全面通关以挽救经济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为应对今年初的第五波疫情,特区政府调拨大量资源以支援企业渡过难关,包括重推停业处所资助、电子消费券、保就业计划等支援外,还破天荒立法制定暂缓追租条例。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不俗的效果,但大多属于一次性的权宜之计,可以救急却无力解决企业经营困难的根本性问题。

支援措施大多数已经执行完毕,虽然业界得到了喘息机会,但在药效过后现在又重新面对困境。正所谓长贫难顾,要求政府长期支援不切实际,香港唯有尽快控制疫情、提升疫苗接种、全面恢复通关,才是治本之道。

来稿作者:邵家辉

当前香港最迫切的问题,无疑首推通关,这也切合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前在港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习主席称赞香港过去发挥了连线祖国同世界的重要桥梁和视窗作用,然后又强调中央未来将继续支持香港维护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络。现阶段要实现全面通关的确不容易,新班子必须不畏困难,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通关,成熟一项推一项,以继续保持香港的国际地位,这才符合香港利益,又能贡献国家所需。

争取“0+7” 单向通关内地

日前,新一届政府根据科学研判,推出入境检疫“3+4”新政,受到各界普遍欢迎。从资料来看,出入境人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其中机场单日入境人数从措施前的三四千已经倍增至七八千,出境人数也有相应的增长。但这仍比疫情前相差极远,可见目前的措施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依然成本太高。尤其今年11月本港会有金融高峰会和国际七人榄球赛举行,如果入境检疫安排不能进一步放宽,两大盛事必将失色不少,因此有不少声音呼吁进一步将入境检疫安排改为“0+7”。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就此表示,会否进一步放宽需有资料支持并考虑疫情发展。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则指出,将满足第三针列为基本、下调疫苗通行证至幼童、引入新疫苗吸引打针三大要求后,便有条件部署“0+7”。希望港府能在“3+4”实施一段时间后,及时审视措施对本地疫情的影响,如果资料证实确实没有带来额外风险,便应该考虑进一步放宽入境检疫安排以及推出相应的配套措施。

除了海外入境者,内地入境者的安排亦需要最佳化,以吸引内地旅客和商务客。目前对内地来港者除“回港易”或“来港易”人士外,同样采取“3+4”入境检疫措施,但内地是全世界疫情管控最严的地区,也是风险最低的旅客,其实香港可以完全实现对内地的单向免隔离通关,入境只需要进行检测便可。即使暂时做不到单向通关,回港易和来港易的安排亦应该一视同仁,现在为香港居民设定的回港易适用于全国,而来港易只限于广东省,这明显不符合逻辑,来港人士风险高低应取决于其生活的地区而非身份。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早前的调查指,约三分二基金公司认为,吸引人才来港或留港仍困难,97%认为与国际及内地通关是重拾香港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尽快通关对于香港经济民生可发挥立竿见影的作用,挽救已经危如累卵的香港经济和奄奄一息的本地企业。香港如果能同时与内外通关固然最好,正如特首李家超所言,两者并不矛盾。总而言之,香港绝不能继续像现在这样,内外交困、坐以待毙,而是必须设法自救,以保持对国际国内联络的渠道畅通。

作者邵家辉是立法会议员(批发及零售界),自由党主席。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