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声道|中美关系何时突破僵局?
随著佩洛西8月2日窜访台湾而扰动台海,中国大陆随即举行的多战区“锁台”军事演习并发射十多枚导弹。台海波涛汹涌、乌云密布已布满岛屿上空,佩洛西窜台所引发的危机已进一步发酵。加上大陆为维护主权在台海的导弹军演也受到G7及西方国家的批评;8月4日,王毅外长在柬埔寨出席东盟外长峰会时也取消与日本外长林芳正、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场边会谈,这进一步扩大中美关系的裂痕。中美关系能否及时止损?看来短时期里难以出现曙光。
来稿作者:陈文坪
回顾习近平、拜登7月28日线上举行会谈,双方通话逾两小时,台湾问题是会谈焦点。习近平严厉警告美国不要介入台海冲突,中国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中国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势力留下任何空间。中国外交部在习拜会后重申 “玩火必自焚”,“民意不可违”等措辞非常严厉的声明。目的就是希望拜登政府及团队能看清与听懂这些词语的真正“意涵”而取消佩洛西访台计划。
习拜通话前的佩洛西访问传闻
事因7月19日,英国媒体《金融时报》报导,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及其代表团计划于8月到亚州国家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进行访问,并在夏威夷的美国印太司令部总部停留,与此同时,行程中拟访台湾。
佩洛西有意访问台湾这一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中方的抨击与反对。加上美国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7月20日回应称,美军方不认为佩洛西此时访台是好主意。“间接”证实媒体报导佩洛西访台计划的可信度。若成行,这将是美国众议院议长25年来首次访问台湾。中方强烈反应在所难免。
在两国首脑计划举行第五次通话前夕,却爆出佩洛西拟访台。是恶意不让中美关系改善?还是早已有计划?其实,两者都有。媒体报导,佩洛西有意访台早在今年初就计划,原本4月前往,因佩洛西染上冠病而推迟。
美国将压力“甩锅”给外部环境
中美两国在下半年都有各自的政治议程需要进行。中国在秋季将举行中共二十大重要会议,选举未来五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而美国中期选举将于11月8日举行,改选众议院435个席位和参议院100个席位中的34个席位将全部展开角逐。39个州和地区州长以及许多其他州和地方选举也将展开角逐。这是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以来,首次受到重新划分选区影响的选举。更是普遍被视作为总统拜登执政两年来的一次“期中考”。民主党能否继续控制参众两院,对拜登来说是一项极大挑战。
衡量通货膨胀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6月份同比上涨9.1%,这是美国自198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面对严重的通胀与即将来临选举的双重压力,拜登除了向联储局“施压” 而加息外,似乎束手无策。如何缓和中低阶层人民生活费的高涨,如果无法降低物价及提高供应量,单靠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的。
还有,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主要能源和粮食供应国。鉴于俄乌战争已持续近6个月,导致总体通胀继续增长短时间内是无法扭转的。这对美国人民的生活费持续上升也难以避免。
美国总统拜登面对国内中期选举的政治与经济上的压力远远大于中方领导人的压力。短时间里在改善内政无法做到时,唯有将压力“甩锅”给外部环境,这是西方政客屡见不鲜的执政手腕。拜登政府借用同是民主党籍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有意访台来转移美国民众的关注,相信是这一计划的“黑手”。
回头再看看拜登发出的资讯,7月20日面喊出在10天内要与习近平主席举行线上会谈。为何他有如此把握?这是佩洛西这张牌在手上。中方不得不“接招”。另一方面美国官员放出佩洛西计划8月访台的资讯给媒体。这都成功地将国内焦点转移到“美中的对抗”上,减轻了拜登执政二年在内政无显著政绩的压力。
拜登上台后,美中关系就没有好转过。过去三年来,冠病疫情使民间往来几乎中断,民间力量与声音已经无法推进与传递,更加深两国关系进一步滑坡。中美关系因俄乌战争而进一步恶化。是意识形态之争?抑或价值观之缠?看来已非重点。
中美关系能否11月破冰?
8月2日,美国众议院院长佩洛西窜访台湾,挑衅中国主权,破坏美国对中方承诺的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中美关系跌入谷底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目前双方都有政治议程急需推进,各自让中美关系“冰冻”一下也不一定是坏事。这样,双方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待与思考,或许才能找到“共同点”来化解。
今年11月,有三个重要峰会在东盟国家举行。分别是柬埔寨于11月11日至13日的东盟峰会、印尼于11月15日至16日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泰国11月18日至19日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时,中美外长必将与会,两国高层领导人也将出席一至二个峰会。安排领导人进行场边会谈是可预见的。即便领导人避见,外长也会举行会谈,不可能一直不相往来吧。这是一个突破僵局、改善双边关系的好契机。
期待中美关系,能早日走出阴霾。
作者陈文坪是新加坡时事评论人,关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时事和经济民生。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