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印巴冲突,俄罗斯何以成为最大输家?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德麟

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度发动代号“朱砂行动”的突袭,对巴基斯坦及巴控喀什米尔发动导弹袭击以及空袭。事情的聚焦点并不在于两个拥核国的冲突会否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是双方交战的成果:不宣而战的印度派出了14架战机,当中3架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一架俄罗斯制造的苏-30战机和一架米格-29战机、一架以色列制造的“苍鹭”无人机,前后六架战机均被击落;以7架中国国产的歼-10战机应战的巴基斯坦则毫发无损。

此事一出,印度固然让自己、法国、俄罗斯都丢尽了脸。然而,即便法制的战机坠落数比俄制的更多,比较之下俄罗斯却无辜成为最大输家。

中俄军备的一次意外交锋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建国之初即依赖前苏联的援助建立现代化军工业。截至2000年前后,俄罗斯仍在军事技术与装备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我国一直有从俄罗斯购入军事装备并加以改良。2015年,中国向俄罗斯购入24架苏-35多功能战机,成交额达到20亿美元,是中国向俄罗斯采购的最大军火交易。随著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军事水平已经不日而语。今天中国军费开支不但比俄罗斯高,更产出四川舰、福建舰、歼-35等自主研发的先进航空母舰和战机。2024年12月22日,有网友在沈阳更拍到疑似第六代战机的身影。目前全球有能力生产第五代战机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国,中俄两国的军事水平谁比较强一直众说纷纷。

然而,这次印巴冲突则直接把中俄两国的军备水平做出一个意外的比较。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外界长期以没有依据判断各国军售武器的水平差异。这轮印巴冲突则让一向被认为价格低廉、性能成疑的国产军备洗白。不少内地网民对于诞生于20年前的第四代战机在实战中击落了更先进的法国第四代半战机而欢欣鼓舞。这轮冲突不但检验了国产战机的水平,更让中国的军事地位大幅提升。

武器贸易对俄罗斯的重要性

作为全球的主要军事装备出口国之一,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在2024年,俄罗斯的武器出口额从137亿美元增加至170亿美元,订单储备达600亿美元。尽管武器出口占俄罗斯本国的GDP比重相对较小,但其对维持俄罗斯传统军事大国形象以及在相关领域的领导地位有一定重要性。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表的研究报告,在2019-2023年期间,全球前五大武器输出国的顺序排名是美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他们占全球主要武器出口的比例分别为42%、11%、11%、5.8%、5.6%。当中,法、俄两国的占比高出中国约一倍。实际上,比较2014-2018和2019-2023两个时期,法国的武器出口百分比增加了47%,俄罗斯却下降了53%。由此可见,俄罗斯在武器出口领域的地位已经备受挑战。

对于俄罗斯来将的另一个问题是军售市场萎缩的可能。在这次印巴冲突中,俄制苏-30战机和米格-29战机则分别是第三代战机和第四代战机。如果产自法国的第四代半的“阵风”战机被中国国产的第四代战机歼-10击落,那么苏-30战机和米格-29与歼-10谁强谁弱就更加不言而喻。苏-30和米格-29战机是俄罗斯空军的主要服役机体,是俄罗斯空军的主要战斗力,同时也是俄罗斯对外出口的两个主要看家型号。原本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已经令人大跌眼镜,这次印巴冲突更突显出中国国产武器价廉物美的优点。

在此次实战检验后,中国国产军备的水平有目共睹,毫无疑问会更受其他国家青睐,在国际武器贸易市场的占比可待有所上升。假如上述现象真的发生,这对于依赖出口能源与军备、长期受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的俄罗斯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印巴背后的中美博弈与俄国的悄然出局

如果是这轮印巴冲突是中美两个大国在背后的博弈,那么其结果则是让观赛的俄罗斯踢出观众席。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分别有美国和中国的支持。中国一直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盟友,在2000年前后,中国向巴基斯坦供应的武器只占巴国武器来源的38%;然而,时至今天,中国提供的武器比例却达到巴国武器来源的接近80%。相比之下,自阿富汗战争以来,巴基斯坦对美国的重要性大不如前,巴基斯坦也鲜有购买价格高昂的美国武器。

美国和印度的关系则比以往紧密,在过去十年印度向美国及其盟友购置了数十亿美元的装备,同时减少了从俄罗斯购买的武器。时至今天,印度超过一半的武器均进口自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家。美国渐渐把印度培养成对抗中国的伙伴,中国则加大对巴基斯坦的支持。

俄罗斯则处于一个非常耐人寻味、异常尴尬的角色。在冷战期间,印度奉行不结盟政策,与美国和前苏联都保持了一定距离,却同时与双方保持不同程度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当中,印度与苏联的关系又较为密切,苏联是印度主要的军事装备供应国,而与美国则更多是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然而,在今天的世界格局,曾经的美苏博弈变成了中美博弈,作为继承者的俄罗斯在印巴冲突上变成了局外人,曾经扮演的重要性日益下降。在2006年至2010年,印度大约80%的军事武器均采购自俄罗斯;在过去4年间,这个数字已经降至约38%。在4月22号发生克什米尔恐袭后数天,印度总理莫迪与特朗普等数十位世界领导人通电话,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并不在列。时隔一个月后,印俄两国的领导人才正式通电。

中俄两国并非军事同盟,但两国的友谊是不言而喻的,两国自俄乌冲突以来的经济合作不退反增,2024年两国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450亿美元,是2020年的两倍多。军事方面的合作亦日趋紧密,在2013至2019年间,两国的联合军演每年介乎3至7次间,但在俄乌冲突以来两国的军事演习不退反增,从2022年开始保持著每年7、8次,在2024年更达到11次。这次巴基斯坦用中国国产的战斗机击落属于印度的俄制战机,一方面让中俄两国的军备水平分出高下,另一方面也让一向以紧密见称的中俄友谊蒙上尴尬。

地缘政治的角色进一步削弱

自2000年起,随著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恶化和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俄罗斯逐步调整其对外战略从面向西方的“大欧洲”转向东方的“大欧亚”,加强其与中国、印度和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合作。以越南为例,近二十年来两国在经济、能源和军事方面的的合作不断深化。在军事方面,越南除了采购了苏-30战斗机,更向俄罗斯采购了基洛级潜艇等装备提升海上作战能力。在能源方面,两国自2008起展开了就核能和南海汽油的开发开展合作。今年年初,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出访河内时,两国就液化天然气供应和核能合作达成了新协议。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试图透过武器出口和能源合作在亚洲地区扮演一定的角色。

然而,这次印巴冲突则让俄罗斯吃了一次哑巴亏。本来中国的崛起已经让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主导地位面对挑战,这次印巴冲突中,俄制武器的表现则让俄罗斯试图在亚洲地缘政治中扮演一定角色的美梦破灭。相比之下,法国在东南亚地区也没有直接的、明显的利害关系;论国内发展而言,法国目前没有因参与战争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孤立和经济制裁。相比之下,在法俄两国中,后者则沦为最大输家。

作者笔名德麟,是政策研究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