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之间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不久前,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素有“小瑞士”之称的帕哈甘(Pahalgam)发生了一起大规模袭击事件。一群武装分子攻击此地旅游的非穆斯林游客,造成至少26人死亡,多人受伤。死亡人员中,除了有一名尼泊尔公民外,其余都是印度公民。这是克什米尔地区20多年以来针对平民的最严重袭击。

恐袭发生后,印度政府反应迅速。印度总理莫迪当时正要开启两天的沙特访问行程,因为此事立刻取消访问,提前回国与高级安全官员举行紧急内阁会议。印度方面认为,巴基斯坦绝对与此次袭击有关联,随即宣布了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措施,包括暂停执行印巴1960年签订的《印度河水条约》、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方人员等一系列罕见措施。此外,印度外交部还表示,已经暂停向巴基斯坦公民发放所有类型的签证并且建议印度公民不要前往巴基斯坦。

帕哈甘(Pahalgam)景色优美,有“小瑞士”之称。(网上图片)

巴基斯坦方面则认为,印度在缺乏任何可靠调查和可验证证据的情况下,试图将枪击事件与巴基斯坦联系起来,是“轻率、缺乏理性和不合逻辑”的行为。巴基斯坦政府人士和巴基斯坦农业人士以及农民也称,印度蓄意控制共享水源,对巴基斯坦的粮食生产、饮水安全以及经济稳定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巴基斯坦为此采取了反制措施,比如关闭边境口岸,废除向印度公民发放的部分签证,宣布印度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公署武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印巴两国还开始管制各自领空,导致相关航空公司因此面临燃油成本上升和航程延长的压力。一些机场也出现混乱,国际航班则避免飞越印巴交界地区。

印巴连日来在该地区及周边区域发生频繁交火冲突。印度国防部日前发表声明称,印度武装部队发起了行动,打击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基础设施。声明称,印度打击的目标是日前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枪击游客的武装人员所在之处,巴基斯坦军事目标不在打击目标之列。有媒体则引述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局长的发言称,印度使用无人机对巴基斯坦多地发动了袭击,巴基斯坦武装部队处于“高度戒备和警惕”状态,目前已在不同地点击落数架印度无人机。另有消息称,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的袭击已造成31人死亡、46人受伤。

2025年5月7日,巴控克什米尔,图为一处清真寺遭印度袭击后损毁严重。(Reuters)

目前看来,巴基斯坦的反应很强烈。此前,巴基斯坦驻俄罗斯大使贾马利表示:“巴基斯坦将动用包括常规力量和核力量在内的一切力量。在巴基斯坦人民的支持下,巴基斯坦武装部队这次将以全方位的力量作出反应!”当然,他也呼吁印巴双方尽快缓和紧张局势。他指出,鉴于印巴两国均持有核武器,一旦冲突升级,局势将面临难以估量的潜在风险。贾马利还呼吁,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能够参与调查。

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印巴势态的发展情况。联合国呼吁双方保持最大克制,并立即缓和局势,“一切都应该通过对话来解决”。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新闻节目上表示,美方希望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反恐领域开展合作,也希望印度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枪击事件的回应不会导致更大范围的冲突。而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愿意“主动帮忙”并希望印巴立刻停止当下的行为。

眼下不管是国内还是外国的互联网上,都充斥着印巴冲突或演变成为更加严重的“热战”的言论和观点。消息真真假假,不乏夸张言辞。有的新闻媒体甚至是把“核武”作为噱头,放在标题里刻意渲染紧张的气氛。自媒体更是夸张,“大战”、“一触即发”、“克什米尔的噩梦”等等词语仿佛预示着混乱激战即将到来。一些西方主流媒体表面上不认为这次冲突会演变成全面大战,但在“评论”的结尾也忍不住加上一句“任何失误和误判都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仿佛是为局势发生反转准备的“免责声明”。

巴基斯坦空军疑以中国制歼-10CE击落5架印度军机的消息在微博上疯传。(微博影片截图)

安邦智库(ANBOUND)的一位资深研究员认为,印巴之间根本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这是因为印巴冲突,主要是印度总理莫迪的一种“政治利用”,当巴基斯坦作出反应,两国边界在前线出现了交火,那么莫迪就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他的目的是利用机会,在印度再次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强人形象,也就是印度是一个反应果决,不惧任何压力的强大国家。

安邦智库曾经指出,“莫迪战略”的社会基础是印度教民族主义。这是莫迪巩固政权的核心工具。在历次印巴冲突中,他都是通过强硬的对巴、对穆斯林立场,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果断、有力的领导者形象,激发了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值得一提的是,有外媒称,这次帕哈甘恐袭的一位幸存者表示,枪击分子在袭击前曾指名道姓地表示自己针对的是印度教教徒。这对于莫迪而言,正是最好的“政治利用”理由了,因此任何“惩罚”巴基斯坦的作法都可以给莫迪增添“政治强人”的光辉印象。

事实上,这样的形象,甚至对美国也有影响,让美国难以忽视印度的存在及其影响力,特别是在当下美国需要印度来制衡中国的大背景下。对于印美关系,莫迪十分主动但同时也坚守自己的原则,莫迪是在尽可能地利用美国的地缘战略——让狮子为自己干活,也不时利用狮子吓唬周边邻居以及永远和解不了的“敌人”。美国的印太战略是这样,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战略也是这样。

2025年4月24日,印度比哈尔邦,图为莫迪在集会上发表讲话。(Reuters)

总而言之。对于莫迪而言,在印巴冲突的问题上,达到“视觉上的胜利”就足矣。实际的大规模战争、全面战争风险太高,收益太低。其实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也没有必要,而且巴方的优势相对更弱。就算最后只是局部打仗,代价也很高了,更何况是全面的“热战”?因此,印巴之间并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

最终分析结论:

印巴冲突,主要是莫迪的“政治利用”,当巴基斯坦作出反应,两国边界前线出现了交火,那么莫迪就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他在印度再次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强人形象,反应果决,不惧任何压力。这样的形象,甚至对美国也有影响,让美国相信并且难以忽视印度的存在及其影响力。所以印巴之间,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

本文原载于2025年5月8日的安邦智库每日经济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