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在动荡世界中,香港法律为何依然是信心之选?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全球经济局势正经历急剧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关税政策反复、监管环境剧变,国际贸易与投资格局正在被重新塑造。2025年4月,美国新一轮关税措施正式实施,电子产品及原材料行业首当其冲,全球供应链再次承受巨大压力。在这样的动荡中,企业若要稳步前行,法律风险管理已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而在这一波不确定性浪潮中,香港法律体系,凭借独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成为全球企业应对挑战的重要依靠。

风险重塑了规则,合同成为“战斗地图”

过去,合同也许只是记录交易意向的“备忘录”;如今,它们更像是企业穿越风险丛林的“导航仪”。在关税壁垒、出口管制、经济制裁不断加剧的今天,合同中涉及的适用法律、争议解决机制及风险分配安排,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成功避险、持续运营。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资料,自2022年以来,全球新增贸易限制措施每年超过3,000项,是五年前的三倍。供应链中断、履约受阻、成本飙升,法律风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著全球商业秩序。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不仅要精心起草合同,更需要选择一个具备司法独立性、商业敏感度与国际认可度的法律体系。香港,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为什么香港法律体系特别值得信赖?

面对全球碎片化趋势,香港法律体系展现出独有的“韧性”与“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司法独立,契约自由

香港延续普通法传统,强调合同自由和司法独立,确保商业安排能够按照双方原意执行。无论是不可抗力条款,还是重大不利变化(MAC)条款,香港法院一贯坚持以合同文本为核心,严格解释条款,尊重双方约定。

这一点,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持续升级、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实施广泛制裁的背景下,尤为突出。2022年,一家德国领先的船舶管理公司,在与俄罗斯客户签订的长期租船合同中,选择了香港法律及香港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机制。

随著制裁措施不断收紧,该公司面临履约障碍,遂依据合同中涵盖“政府制裁及法律限制”情形的不可抗力条款,在香港提起仲裁。目前案件尚在进行中,但由于香港法律强调中立、公正且严格依据合同文本解释不可抗力条款,案件整体进展对船公司较为有利。

反观若当初选用其他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考虑到相关国家对俄制裁立场强硬,案件可能在司法解释或执行环节遭遇更多政策干预,增加不确定性。正因选择了香港,这家船舶管理公司在复杂局势中保住了更高的法律确定性与争议管理的主动权。

这个案例,正好印证了香港法律体系在全球地缘政治冲击下,为企业提供稳健保护的独特价值。

国际仲裁枢纽地位

在最新的《国际仲裁调查报告》中,香港与新加坡并列成为全球第二受欢迎的仲裁地,仅次於伦敦。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以中立、高效、程序灵活著称,成为越来越多国际企业的首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与内地之间建立的仲裁裁决互认及财产保全机制,让企业在争议尚未裁决前,亦可依香港仲裁地位,向内地法院申请临时措施,包括财产保全,显著提升了跨境争议管理的效率与保障力度。

2023年,一家新加坡领先的科技研发企业,与内地合作伙伴就一项新材料技术授权协议产生争议。双方合同中约定以香港作为仲裁地,适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规则。仲裁程序目前仍在进行中,但新加坡企业已成功向内地法院申请到财产保全措施,及时冻结了对方在内地的重要资产,为后续仲裁结果的执行打下坚实基础。

相比之下,若选择其他国际仲裁地,如新加坡、伦敦或巴黎,则无法在内地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难以在关键时刻锁定资产、保障权益。正因香港与内地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司法协作机制,企业得以在争议初期及时控制风险,为未来仲裁裁决的顺利执行打下坚实基础。

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香港作为国际仲裁中心的独特优势——中立、高效,并与内地市场法律制度无缝衔接,是全球企业在跨境科技研发与知识产权争议中不可或缺的法律伙伴。

灵活应对复杂变化

在香港法律框架下,企业可以灵活设计不可抗力、MAC及法律变更条款,应对各种外部冲击。虽然援引这些条款的门槛较高,但这种严谨性促使合同起草更加精准,为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香港支援多层次争议解决机制,如调解—仲裁程式(Med-Arb),为企业提供更灵活、成本更低的解决路径,既有助于快速化解争议,也有助于维护长期商业关系。

法律韧性,穿越动荡的关键力量

可以预见,未来全球经济将持续面临碎片化与波动性挑战。国家干预、地缘政治博弈、监管分歧将成为新常态。企业若要在这样的世界中保持竞争力,必须将“法律韧性”纳入核心战略布局。

从前瞻性的合同设计,到跨境可执行性保障,再到明智选择争议解决地,每一环节都不能忽视。而在这条路上,香港法律体系,凭借其司法独立、商业友好及国际可执行性,正是企业在不确定时代争取主动权的最佳伙伴。

今天,合同早已不仅是简单的交易记录,更是企业穿越风雨、掌握未来的“作战地图”。而香港法律,正以其一贯的专业性与稳定性,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中,为全球企业保驾护航。

作者刘洋是海问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合伙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律政司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律政司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专家咨询组成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