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珊|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
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对世界各地祭出10%的统一关税,但对中国许多产品则征高达145%关税,白宫网站发布的一份针对232条款的相关事实清单中提到,“中国现在面临著对进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最高可达245%的关税”。中方反制时表示,即便美方继续加征再高关税,已经没有经济意义,“而且还将沦为世界经济史上的笑话。在目前关税水准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继续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
中国劝告各国切勿与美国达成损害其利益的协议。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说,“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为一己一时私利,以损害别人利益来换取豁免是与虎谋皮,最终只能是两头落空,损人不利己。发言人说,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发言人还说,若出现这种情况,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
特朗普在重返白宫中喊出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和“美国优先”等意识型态口号,显然是凌驾于包括盟友在内的其他国家利益之上,与“多极化世界”背道而驰,明显是逆当今世界合作共赢的潮流而动。
“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参考消息》4月21日转载西班牙《邮报》(El Correo)的评论文章指出,中国近几十年来重建的“民族自尊”,正成为其应对美国特朗普政府贸易压力的重要原因。这篇由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里奥斯(Xulio Ríos)撰写的〈特朗普与中国人的自尊〉分析认为,中国宁愿承受经济损失也不在原则问题让步的立场,反映其将民族尊严置于短期利益之上的战略选择。文章开篇即强调:“最能概括中国变革的词语是‘自尊’,即那个被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屈辱感所压抑的民族自豪感复苏。”作者指出,这种心理资源赋予中国政府“当今鲜有国家拥有的回旋余地和抗压韧性”。
中国远征军以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日军的伤亡,取得的一个个胜利,在某些人看来并不值得称道。然而我们应该记住,打通中印公路是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取得全胜的攻势性作战,同时也取得了抗战中仅有的几次对日军的全歼战。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牺牲精神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数百万抗战将士用生命换来的。
总而言之,尊严无价,人格无价。古人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又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尊严为代价,向美国献媚换不来尊重。
以为向美国献媚、向美国跪低、向美国求饶,就能够换来和平、换来尊重、换来发展,那是极其幼稚的想法。精神脊梁的硬度决定文明的高度,历史长河奔涌不息,真正留下印记的从不是卑躬屈膝的绥靖者。历史场景昭示著:文明的尊严不在于妥协的尺度,而在于守护底线的硬度。今日某些国家在强权面前的暧昧退让,正在重蹈绥靖主义的覆辙。国际交往如同淬火锻剑,每一次原则性的坚守都在锻造文明的精神脊梁。和平从来不是跪著求来的礼物,而是站著赢得的战利品。我们看到的正是这种超越物质力量的尊严之光。这种光芒,才是人类文明真正的防火墙。
关税战背后的大国博弈,是单边主义的困境与多极秩序的觉醒。中美贸易战升级至“145% vs 125%”的关税对垒,表面是经贸摩擦的延续,实则折射出全球化退潮下国际秩序的深层裂变。美方以国家安全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其“统一关税+定向打击”的组合策略,既违背WTO非歧视原则,更暴露单极霸权思维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失效。中国“以战止战”的强硬姿态,标志著发展中国家对西方主导的“规则霸权”的集体觉醒。
从历史维度看,美国惯用的关税大棒本质是经济胁迫工具。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引发全球贸易萎缩66%的灾难,当下特朗普政府重拾旧策,反映出其产业空心化困境中的战略焦虑。但今非昔比,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枢纽,拥有41个工业大类全产业链优势,在新能源、5G等战略领域形成技术代差,这使得美方“极限施压”失去现实基础。
这场关税博弈的本质是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权的争夺。美方试图通过“分而治之”瓦解多边体系,建立以自身为中心的贸易集团。中国坚持“对等反制”,既是为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更是捍卫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秩序。正如RCEP生效后区域内90%货物贸易实现零关税所证,开放的区域主义才是全球化新出路。
当前危机印证了基辛格的预言:“21世纪的国际秩序需要新的哲学”。当单边主义遭遇体系性抵抗,唯有回归平等协商、重塑利益分配机制,才能避免全球产业链的灾难性断裂。这场关税战终将证明:任何企图通过经济胁迫建立等级秩序的努力,终将被多极化浪潮吞没。
作者杨莉珊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