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或打击中概股 香港机遇是守株待兔?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正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开打没有硝烟的关税战,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接受福克斯新闻访问,不排除要求中国企业从美国交易所除牌。加上特朗普上届政府任内已曾经检查中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肯定已在研判退市风险,中国政府更加不会没有底线思维。经济战云密布,香港无法作壁上观。

不少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已在香港双重上市,例如阿里巴巴、京东和百度。即使面临美国退市风险,他们在香港上市的部分仍然提供了一定的安全网。不过香港市场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与美国市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美国投资者对于科技和创新型企业的估值溢价较高。这些企业一旦被迫从美国退市,必然会考虑估值折价和流动性下降的问题。

双重上市有顾虑 仅美上市燃眉急

至于拼多多、富途证券和满帮集团等中概股目前更加只在美国上市,例如拼多多业务国际化,特别是旗下Temu品牌非常依赖美国市场。随着特朗普政府加强对中国企业的威胁,拼多多必然会考虑替代市场。如果他们“回流”香港,需要不少时间和资金重新准备上市文件、符合香港的监管要求以及处理财务审计问题。

中国企业要吸纳国际资金,在美国市场以外,会考虑的选项通常就是香港、伦敦和新加坡。伦敦的优势在于接近欧洲企业和投资者,新加坡则以东南亚经济为腹地,唯独香港既可以面向国际,同时又有独特的沪深港通交易,有利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融资。事实上,香港市场的优势,从在双重上市的中概股上已经可以看见,南向资金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支持。

这是为什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的最新一篇网志,以“百年变局中又一香港机遇”为标题。然而,他虽然“已指示证监会和港交所做好准备,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须让香港成为它们首选的上市地”,但明显仍然甘于被动。为什么是“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而不是政府主动希望他们回流?若果中概股打算去伦敦上市,或者赴新加坡,难道证监会和港交所就不用争取吗?商经局、劳福局懂得“抢企业”、“抢人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偏偏不用抢中概股吗?

简化上市流程 鼓励主要上市

瑞银估计中概股ADR回流,可推高港股日均成交料190亿元;高盛推算27间中概股符合回流香港上市要求,市值达到1.4万亿元。拼多多、富途、满帮集团、传奇生物、唯品会、极氪等在美国上市中国企业,香港接触了几多间?他们有什么意向,对于回流香港上市的行政和时间成本有什么顾虑?最低限度,二次上市的审批流程是否可以减少行政手续,减免重复披露要求,降低VIE合规成本?这届政府重视提速提效,推动金融市场的工作更加不能例外。对于已经双重上市的企业,香港如何鼓励他们转为主要上市,以符合南向互联互通交易资格?

人工智能、创新科技正在颠覆各行各业,我们有没有针对生物科技、电动车等创科行业制定便利的上市规则,吸引增长股来港上市?以至是提升香港市场对科技和创新型企业的估值能力,缩小与美国市场的差距?对于希望吸纳内地资金的中概股,香港可以怎样扩大沪深港通的覆盖范围,甚至让内地投资者参与香港IPO?

司长说得没错,这的确是百年变局中的又一个香港机遇——只不过前提是官员懂得把握。机遇只属于主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