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志远|社福界提三大方案 力保基层免受15亿拨款削减影响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回望2000年,社福界期待整笔过拨款制度能为机构带来更大的资源运用空间,提升服务质素。然而,这个制度却成为政府削减拨款的工具。从2000年至2006年间,透过资源增值计划及节约措施,社福机构已被削减近10%拨款。如今,政府再次向社福界开刀,提出削减7%拨款,相当于15亿元或3,000名社工的薪酬,令业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样的削减力度可说是动摇社福服务的根基。面对进一步削减,机构不得不考虑减少人手和服务,这必然打击前线员工士气,更严重影响服务使用者的权益。劳福局建议机构动用储备应对,但这只是权宜之计。由于机构储备上限仅为年度经费的25%,若持续每年削减7%,两三年内储备便会耗尽,届时问题将更加严重。

中小型机构的处境尤其艰难。受限于经济规模小、营运弹性低、储备不足及筹款能力有限,这些机构几乎没有回旋空间。更何况某些服务如安老院、儿童院等都有严格的人手编制要求,根本无法缩减人手。因此,我们坚决反对政府一刀切的削减措施。

经过与二十多个社福机构深入讨论,我们提出三大方向的建议:

首先是“拆墙松绑”,包括简化成本分摊措施、精简服务质素标准巡查程序,以及重新检视津贴及服务协议。这些改革能让机构更灵活调配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负担。

其次是“资源调动”,建议放宽公积金储备使用限制、调整服务收费机制,以及促进机构间的资源共享。这些措施有助机构开源节流,提高营运效率。

第三是“额外支援”,包括提供强积金对冲补贴、协助数码化转型、支援筹款能力提升等。我们也建议政府善用关爱基金及奖券基金共300亿元的结余,并联络赛马会提供3亿元特别拨款,协助中小型机构渡过难关。

社福服务是社会安全网的重要支柱,维护弱势群体权益更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求政府承诺,一旦财政状况改善,必须立即恢复原有拨款水平。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呼吁政府以民生福祉为重,认真考虑业界诉求,与社福界共同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确保香港的社会服务体系不会因财政紧缩而崩坏。

唯有政府与业界同心协力,才能在维持财政稳健的同时,确保社会福利不会倒退,让弱势社群继续得到应有的照顾和支援。

作者狄志远是新思维主席、立法会议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