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深化改革须兼顾香港特色 爱国之余更要爱港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彭意婷

近期,中央政府多次强调香港需要进行深化改革。作为回应,香港确实应当积极推动改革,但这种改革不应是简单地复制内地或其他地方的模式,而是要充分展现香港的独特面貌。香港应该成为一个放射港,而非复制港。所谓放射港,是指香港应该成为创新思想和实践的源头,向外输出影响力;而非仅仅复制他处成功经验的复制港。这样不仅对香港有利,对中国也是有利。

中央要求香港进行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香港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和民生福祉。然而,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应该由香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实施。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这不仅是香港的特色,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因此,香港的改革应该在维护和发挥这一优势的基础上进行。

在这一前提下,香港的改革应该著重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自由、平等、开放的社会

这是香港长期以来的核心价值,也是香港吸引国际人才和资本的重要因素。改革应该进一步强化这些价值,提高社会流动性,保护弱势群体,为所有市民创造公平的机会。这不仅符合香港的传统,也能为国家的开放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2、深化官僚体制改革

香港必须下定决心改革官僚制度,铲除“不做不错”、“等放工”、“等升职”等不良风气。政府应以便民为出发点审视每一项政策措施,而不是以便利官僚为目标。效率促进办公室虽已不复存在,但其原本职能值得回顾。该办公室曾旨在推动政府效率提升和简化行政程序,但其实际成效一直备受质疑。如今,面对深化改革的需求,特首是否应该主动带领一个新的改革小组,以确保改革能够切实推行并取得成效?

3、发展香港特色经济

面对国家和世界的快速变化,香港不能因循守旧。我们必须认清只有创造属于香港的特色,才能在国家及国际舞台上站得住脚。政府应该大胆规划,突破既得利益的束缚,为香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例如,网约车合法化至今仍未落实,便可看出政府在面对既得利益者时缺乏魄力,放弃了发展大蓝图。这种因循苟且、不愿大刀阔斧改革的态度,将使香港陷入被淘汰的危险之中。

4、提升创意经济和文化软实力

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应该在文化创意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然而,近年来政府在这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政府不向市民咨询,完全闭门造车。例如:LED玫瑰花海因全白色设计被批评像灵堂,Chubby Hearts Hong Kong项目耗资780万元,却被学者批评为“丑陋大笑话”。再到最近的青年发展高峰论坛,其形式、内容和宣传设计完全与青年应有的节奏及关注脱节,这些例子都反映了政府在文化创意方面的不足,需要大幅改进。

5、践行真正的爱国、爱港及爱民

中央强调爱国者治港,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真正的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只有爱国是不足以治理好香港的,还需要爱港爱民,才能做好香港的深化改革。那些只披著忠诚外衣、不顾香港特色,盲目推进所谓改革的人,其实只是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和权力。这样做不仅无助于“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反而会成为新的藩篱。继续任由他们挑起社会分裂,攻击其他阵营的香港人,只会阻碍香港社会的团结和改革进程。

香港的深化改革应展现自身独特性,而非简单复制他处模式。我们应致力成为“放射港”,而非“复制港”。关键在于,我们必须认识到仅有爱国是不够的,还需要“爱国为本,爱港为基,爱民为先”,这三者缺一不可,应体现在改革的每个层面和实际行动中。唯有如此,香港的改革才能真正解决自身问题,提升竞争力,为国家发展贡献独特价值,充分彰显“一国两制”的优越性。

作者彭意婷是新思维执委。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