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预言香港楼价跌一半 外资银行“报佳音”?
投资银行德银于本周四(6月8日)发表报告指,香港的楼价在2026年将会下挫48%,消息公布后,社会反应两极,有人认为不过是危言耸听,德银过去也曾看淡香港楼市,结果楼价却连连上升;也有人认为楼价若跌一半是一个“喜讯”。观乎报告内容,德银的分析基于香港人口增长率下降,这与当年日本的情况相似;如果这个情况在香港出现,绝非好事。
步向老龄化社会 香港重演日本悲剧?
德银的分析基于香港的人口预测。德银指,香港的劳动人口增长见顶,人口老化问题严重,报告预测,在202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由现时占22%,增加至30%。由于25至44岁年龄层人口将会下降,在2019年,有能力供款的劳动人口比率,将下降至11.5%,私楼的需求将会降低。
在另一方面,由于预测2017至2026的私人楼宇供应量上升,平均每年单位供应量为19,330个,比起近10年平均每年的10,926个上升近倍;加上预期美国加息,由是得出楼价下降的结论。
榷而论之,报告的分析未必全都恰当,例如报告就似乎低估了内地经济对香港的影响。然而,不容否认的是,人口结构变化对楼市影响甚巨,德银的分析,值得各界关注。
日本楼市一沉不起 三代供款苦不堪言
须知,在80年代日本的楼市也曾高企不下,甚至要供款三代,才能够完成还款。然而,90年代初日本楼市泡沫便宣告爆破,楼市一沉不起,及至现时,楼市指数仍只及当年高位的一半,这不但令民众的财富骤降,楼市泡沫破灭更令日本金融经济严重内伤,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未治愈。日本当年楼市爆破的原因之一,正正是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有能力供款的人口比例减少,致楼房需求下降。明乎日本的经验,就不难理解何以德银看淡香港楼市。
也许部分因为香港楼价高涨,而迟迟未能上楼的市民会乐见楼价下跌。然而,日本在楼市爆破后,经济低迷,至今仍未见出路,引起了诸种社会问题。前车可鉴,德银对本港楼市看淡的言论,对香港来说并不是一个“喜讯”,而是一个“末日预言”。
政府仍迷信置业神话 何时还市民安定居所?
对于这个末日预言,市民自需衡量置业风险。房地产作为一项投资产品,本来就有升有跌,且这项投资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透过按揭贷款买楼,更令置业变成一项高风险的杠杆投资。在目前港府以置业为主导的房屋政策思维下,将一般市民的“安居”需求,与极不稳定的物业“投资”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一旦楼市趋升,买不起楼的市民怨气自然增加;一旦楼市泡沫爆破,整个金融、经济、社会必然会受到伤筋动骨之创。
可以说,若然楼市大跌,投机者损失惨重,也是咎由自取。然而,香港政府不负责任地将市民的安居需求,推给私人市场承担,加上公屋申请门槛甚高、居屋单位又供不应求,这令不少只求安居的市民迫于纵身楼市狂潮,宛如一叶轻舟浮沉于狂涛之中,一旦错判形势,随时恨错难返,成为无辜的牺牲者。香港在1997年的楼泡爆破后能够复元,其实已是不幸中之大幸,香港将要面对的,是楼价继续如坐火箭般飙升,还是日本式的泡沫爆破灾难,谁能说得准?
事实上,不少地方的政府都选择承担起建屋责任,将“安居”与“投资”区分,邻近香港的就有新加坡,纵然当地的私人楼价波动,由于当地政府兴建大量公营的组屋予市民居住,楼市升跌对市民的影响不大。过去,香港几历楼市调整,难道政府还要冥顽不灵,不敢大刀阔斧地改革楼市,兴建更多公屋、居屋,让市民真真正正安居乐业,不为楼市大起大跌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