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明年见
一连三天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在星期三(11月8日)结束。对于明年会否举办第三届,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仍在考虑中。
今届峰会吸引了90多家金融机构的董事长或行政总裁代表出席,阵容较去年盛大,疫情结束无疑是因素之一。去年因为感染新冠而未能出席的花旗行政总裁Jane Fraser和黑石总裁Jonathan Gray,今次分别参加了“金融与科技——顺风,逆风”和“资本市场两面观”座谈环节,巴克莱银行行政总裁C. S. Venkatakrishnan今次没有因临时工作安排而要缺席,去年行政总裁抱恙的资本集团今年亦派来了Mike Gitlin参加峰会。
官方代表方面,今届峰会更加有份量。去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银保监副主席肖远企和中证监副主席方星海预录了访谈环节,也就是一个正部级加两个副部级。今年邀请到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以预录影片作开幕主题演讲,加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已转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的肖远企和中证监副主席王建军亲自出席,也就是一位副国级加三个副部级。
何立峰演讲象征支持香港金融
须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不但接替了刘鹤出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亦是今年机构改革后成立的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在财经和金融政策上承担关键角色。他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周三亦启程访问美国,在三藩市与财政部部长耶伦举行会议。今届投资峰会邀得何立峰作开幕演讲,代表了国家对香港的重视,与上星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指的“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如出一辙。
除了香港之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亦提到要“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过上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香港是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两者各有优势,沪港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取而代之的关系。何立峰的开幕演讲亦提到香港有开放多元、监管适度、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体系,连结中国内地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并且支持香港维持国际化特色,加强离岸人民币业务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的功能。
香港、上海、北京各有年度论坛
以金融峰会为例,上海自2019年起举办的外滩金融峰会出席者众,不过较多是学者和国际机构代表,例如今年9月的第五届就包括了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美国前财长鲁宾、白宫前首席经济学家弗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等,与香港举办的投资峰会不尽相同。至于每年两会之后在北京举行、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虽然也会有黑石、桥水、法国巴黎银行等金融机构代表参加,但发展论坛探讨更宏观的经济、更全面的范畴,并不像香港的投资峰会般集中于金融领域。
既然国家政策是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透过香港吸引和撬动更多的国际资本参与内地建设,那么香港持续举办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自然亦有其需要,不但可向让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人了解香港和内地市场,也是探索全球金融合作与发展的好机会。
打开大门 拓展国际朋友圈
中国开放的大门愈打愈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更加不可能闭门造车。外滩金融峰会、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等能够年年举办,年年吸引外国重要嘉宾参与,香港亦不必担心能否汇聚金融领袖和投资者出席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够巩固金融互联互通、加强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亚太区域的金融科技及绿色金融,投资人来访香港不是白走一趟,自然有兴趣继续参加、探寻机遇。更何况吸引外国投资者、加强与国际金融界的交流,本身亦正是何立峰所寄语香港的“保持国际化的特色,进一步拓展朋友圈”。
所以,对于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我们应该说一句“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