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明发展不能教条化
中共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下简称“二十大”)周日(16日)于北京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总书记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报告时,总结并肯定了过去两次大会十年的工作后,便开始阐述作为今届主题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特色
众所周知,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的根本则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解释,中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却并非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把它“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要运用其科学世界观及方法论,基于现实、与时俱进作现代化的实践。
而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其一是,它是专门用于处理中国问题的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精神与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融合,实事求是地处理中国应该如何达到现代化的大哉问。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第二个特点是中国不盲目跟从以往的老路。中国践行社会主义并非指中国完全按照着以往马列思想的教条,又或是冷战时苏联或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的例子走老路,而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这亦即是习近平所讲“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因时制宜
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十八大以来十年国内国外局势急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然是因时制宜,现代化的内容亦需要有所改变。二十大的报告延续了以往的内容,划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个阶段,进一步将其内容简化为五个重点方向,分别是实现人口规模的巨大的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
中国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化的过程,是本着社会主义的理念进行。例如中国一直坚持的脱贪攻坚、共同富裕、房住不炒、反对垄断,又或甚至是动态清零政策也好,背后的理念都是改变分配结构、收窄贫富悬殊、提倡社会公义、确保所有人民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但同时,推动社会主义理念必须以中国社会现时的实态为蓝本。中国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社会现实,照搬其他地区的制度不见得就会行得通。又例如,虽然社会主义强调分配,但过去的经验已说明共产均富不鼓励生产力,造成“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现象。因此,中国推动共同富裕政策除了追求分配上的公平正义外,却又强调其并不等于均富,而是壮大社会中产,减少极端情况,并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精神。
香港人或以西方理论为中心的人在理解中共时,盲点是他们往往认为一种思想代表一定的既有模式,而坚持某种主义,不管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又或是民主也好,便代表一定要按着一条教科书式的道路前进。不少香港人总以为现代化和民主政治只有西方那一套模板,也有很多人以为中国改革开放便代表放弃社会主义,正正是落入这个思想的局限中。
另一方面,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因应中国国情而设,这亦说明了为何国家会支持香港继续实行“一国两制”。香港与内地有着非常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与问题实在差异,将内地的那一套照搬至香港效果亦不会理想。反过来说,香港行“一国两制”中所指的“资本主义”,也不应该是教条式的资本主义,而是应该因时制宜、能针对现有的问题作出解答。就好像才上任不过两个月的英国首相卓慧思,其执政理念便是复辟40年前戴卓尔夫人时代的那种资本主义,结果政策引起巨大不满。因此,香港的为政者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就香港的情况作施政,不应只是对其他方向照抄照搬,这正是所谓的“学而不思则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