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香港人“死无葬身之地” 港府要解殡葬难
在香港,阳宅难求,阴宅一样难求。近年私营骨灰龛位价格飊升,大量非法龛场也应运而生。随著政府收紧法例,业界人士估计将会有过百家私营龛场被列作违规,多达三十万个先人骨灰恐无处安放。政府需要应付条例过渡期间的龛位短缺现象,安排地方暂存放于不获发牌的龛场的骨灰,长远要取得社区人士支持,增建公营龛场,并加强倡议多元化殡葬方式。
人口日趋老化 龛位供应追不上
随著香港人口逐步老化,死亡人数正逐年上升,由1996年的约3.2万人,增至2016的约4.7万人,预计2026年达5.66万人。更多人离世,令殡葬服务需求亦与日俱增,但龛位增长却远远不及死亡人数的增长。
若说这个问题是政府无心为政,造成龛位短缺,未必正确。因为上届曾荫权政府早预见龛位不足问题严重,七年前提出“区区有龛位”政策。当时食卫局选取24幅拟建选址,可供应90万个龛位,惟时至今日,只有钻石山和长洲两处启用,设置2,540个龛位,连同位于和合石的4.4万个扩建龛位,自2012年来只有不足4.7万个新增公众龛位。即使再次配售的龛位,截至去年也有2.4万个轮候申请,先人要等待龛位,平均要等超过三年。
延伸阅读:私营龛场面临被取缔 市民︰轮公营位如中六合彩 叹做后人好辛苦
延伸阅读:私营龛位网上最贵开价348万够买楼 代理:总有人有钱买靓位
现时面临的更大风险,是这些非法龛场极可能被政府取缔,内里数以十万计的先人骨灰或被“逼迁”。因为政府在2014年提出《私营骨灰安置所条例草案》,并于本月12日在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立法目的是以发牌制度规管私营骨灰安置所的营运,加强保障消费者。政府于条例刊宪后六个月内成立发牌委员会。于草案公布前(即2014年6月18日)已营运并已存有骨灰的骨灰安置所,必须在发牌委员会成立后的三个月内提出申请。
延伸阅读:全港8成私营骨灰龛场涉违规命运难料 一图看清涉违规龛场位置
移风易俗需时 政府要提供诱因
而配套方面,地区人士对设置龛场的顾虑,主要是交通与环境问题。当局应该仔细研究拟设龛场地区的交通动线,确保前往拜祭的人士、特别是春秋二祭期间,扫墓人潮对该区居民的影响减至最低;且现代化的龛场,亦应考虑对燃烧冥镪或以食品祭奠设有较严格的限制,促孝子贤孙以花束等拜祭先人,以减化宝或弃置食物祭品对附近环境的影响。
曾几何时,不少香港人也坚持土葬。政府自70年代开始逐步以火葬代替,后来愈来愈多人接受。近年祭祀物品也愈见简单,足以证明港人愿意改变殡葬习俗,但移风易俗始终需要时间。在这段过程之中,政府应该尽量提供改变的诱因,除立法杜绝违规龛场、加强巡查,保障家属在购买私营龛位时的权益,同时亦应从公营龛场的设计、配套入手,以至加强推广海上撒灰等,为香港人解决身故后的“土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