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币股只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基建”

撰文: 倪文迪
出版:更新: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周一(3日)向立法会表示,计划在今年内修订法例,豁免市场庄家户口就双币股票进行特定交易的股票买卖印花税,以配合港交所明年上半年即将推出的双币股票市场庄家机制,为港股通即将增设人民币柜台作准备。

双币股票指一种股票同时以港币及人民币两种币种报价、买卖及结算,两种币种的股票亦必须为同种类别的股票及有相同的权利。双币股票并非港交所的新制度,惟过去由于离岸人民币交易不算发达,在港上市公司亦欠缺诱因增加额外的行政支出,因此双币股一直都并不普及,至今只有“湾区发展”(80737)一只双币股票。

港股进入跌浪已近20个月,但却尚未见底。

可促进离岸人民币及港股交易

为了推广双币股票,强化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功能,港交所、证监会、及金管局建议在港交所设立双币股票市场庄家机制,方便庄家在利用双币差价进行“套戥交易”,帮助磨平差价同时也鼓励它们主动交易稳定价格,最终可大大提升离岸人民币及双币股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这也方便一些希望以人民币直接交易的投资者买卖港票,将来双币股票接入内地的“港股通”更可能为香港市场带来额外的交易。

自从去年年初以来,港股便陷入了漫长的跌浪,成交亦渐见萎缩。尤其是今年初开始,受到美国加息、俄乌战争等一系列全球经济问题所影响,股市表现更差。周一恒生指数一度跌穿17,000点关口,创下金融海啸以来的低位,成交亦只见633.3亿港元,远低于去年每日平均交易额的1,667亿。政府及港交所考虑推出双币股票市场庄家机制以及豁免庄家印花税理论上不单可以激活疲软的股票市场,更可以促进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是值得欢迎的举措。

双币股票可能有供应没需求

在公布之后,主要内地企业腾讯、阿里巴巴、京东以及一些香港企业如新世界和新鸿基等纷纷表示支持或积极考虑加入人民币柜位。虽然如此,但这实际上能起多大作用,却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响。要成为双币股的基本条件是,新公司上市同时筹集港元及人民币资金,又或是已上市的公司增筹人民币资金。换言之,只有需要人民币新募资金的企业,才会成为双币股票。然而,现时环球资产市场极为低迷,有意新募资金的企业因为估值不佳都不愿于此时行动,美国股市和香港股市今年的集资金额分别就下降逾九成及七成。即使来年推出机制也未必能起到刺激市场的作用。

双币股是否能普及很视乎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许正宇周一在回应议员提问时,表示在政府与金融机构与投资经理沟通后发现,市场对人民币的兴趣比香港发行人民币证券时大很多,认为可以趁此机会先做好市场基建,为推广人民币金融产品作准备。先做好基建的讲法固然有道理,但双币股票仍然有一些问题要解答。现时在香港新上市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内地企业,例如2021年内地企业就占IPO中96%的融资金额。然而内地企业如需要人民币资金,可于内地市场集资。大部分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一方面是希望筹集美元(港元与美元挂勾),另一方面是想吸引国际投资者。因此,即使如许正宇所说,市场对人民币资资的兴趣增大了很多,但企业未必希望在香港筹集人民币,有可能出现有需求但没有供应的市况。

企业最终会否来港集资人民币,很视乎他们对离岸人民币的需求,换言之这也关乎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假如人民币在跨国贸易中的位置愈重,离岸人民币的作用自然愈大,那届时很可能会有更多企业成为双币股票。因此,双币股票市场庄家机制只能作为一个配套的基建政策,先做好了并不会错,但香港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及强化自身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还需要更多其他措施政策。例如,很多地区习惯以美元处理国际贸易,但随着人民币价值的提升及美元信用的下降,不少与中国有往来的地区或企业也不抗拒使用人民币。香港可以主动探索有什么方法可以促进和帮助这些企业进行人民币作跨国贸易结算,令人民币更为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