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论坛.进言广达|对外对内优先通关为“伪命题”
全球新冠疫情持续,相较两年前疫情初起,不少国家与地区逐步调整抗疫政策,减低对社会经济及市民日常生活影响。在香港,目前缓慢上升的四位数字当然不可掉以轻心,但市民已完全适应这种新常态下的生活。笔者相信,只要公共医疗系统维持有效运作,与及科学而适度的隔离措施,香港现时已有条件全面重启社会运作,尤其是一直香港引以为傲的旅游业及周边行业,更是急待复苏,只待抵港检疫措施略有放宽,即能起动。
来稿作者:黄进达
坊间时有讨论,到底香港应该先对内地通关还是先对海外通关,其理由是先对海外通关势将增加本地防疫风险,内地在防止输入的前提下,更难同意向香港开放关口。笔者在这要先向读者阐清几个概念:
(一)香港人所理解的“通关”是指可承受之出门回港“隔离”日数,希望政府将现时之规定隔离日数缩减至可接受范围内。
(二)对外通关其实不是外地要求抵埗者隔离,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只要旅客有接种疫苗或提供核酸阴性证明,即可入境无须隔离。而所谓对外“通关”,主要指回港后酒店7天或14天的酒店疫监。
(三)对内通关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以“回港易”成功预约名额的香港居民按预约的指明日期和口岸入境香港,并在入境香港时持有在入境当天或当天之前三天内取得的有效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可获豁免接受强制检疫的安排。所以对内的“通关”便是指深圳的“7+3”,即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及3天居家健康监测,总共10天隔离。
要重启经济、要振兴社情、要推动金融界、科创界、工商界、旅游业界的发展,港府只需点一点头、适度放宽检疫限制便可实现。由是观之,只要香港能够进行精准防控,并且放宽目前过严的回港隔离政策,比如早前有议员提出的“3+4”检疫方案,即3天酒店检疫加4天居家检疫,对外出行相信是绝大多数市民所乐意的。
至于对内通关,香港于上届及今届政府已持续争取,从来没有止息,这个决定权不在港府手上,所以不须多作讨论。不过早前行政长官李家超透露,正跟内地商讨两地有限度免检疫通关的可行性。他表示:“我的策略是首先跟内地的单位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一些有限度性的方便措施,现在大家仍在探讨之中。”
理清事实之后,读者应可与笔者一样,明白所谓对外先还是对内先根本是个“伪命题”——不存在对立选择,可以同步进行,不需选择。如同李家超早前回应传媒,“做到那一个就做那个,我觉得没有一定互相排斥性”。寄望政府权衡社经发展的重要性,及早考虑放宽本地检疫要求。
作者黄进达是经民联旅游事务委员会主席、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重庆市政协委员及全国青联委员。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