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得先冲破既得利益的藩篱

撰文: 汤文诗
出版:更新:

美国再次发生骇人听闻的枪击案。当地周二(24日)早上,一名18岁的持枪青年闯入美国得州一间小学袭击校内的老师和学生,包括19名稚童在内至少23人死亡及多人受伤。消息指这名上周刚满18岁的枪手是以合法的途径购买枪械继而犯案,而行凶后已被赶到现场的警员击毙,其犯案动机仍有待调查。

美国一个月内已发生至少三宗枪击案。总统拜登发表全国讲话,质问国家到底“要让这种事情一直发生到什么时候”,呼吁朝野采取即时行动,不能够再受枪械公司的游说和影响。然而,表面上美国朝野一致谴责枪手的行为并呼吁应尽快通过枪械管制的法案,实情是枪械管制背后充斥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拜登政府能否冲破既得利益的藩篱,做到“说到做到”,目前言之尚早。

图为美国得克萨斯州尤瓦尔迪(Uvalde)2022年5月24日一所小学发生枪击案后一名女子哭着离开社区中心。(AP)

躲避于法律背后的既得利益

枪械管制在美国充满争议。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不得侵害人民携带武器之权利”,“持枪权”屡被认为属美国宪法赋予人民以武器保卫自己、防止独裁暴政的权利,神圣而不可侵犯。而且最高法院在2008年哥伦比亚特区诉海勒案和2010年麦克唐纳诉芝加哥案都分别接纳了个人持枪权的宪法诠释,后者更是裁定这种诠释对州以及地方政府同样有约束力。

但更值得指出的是,“全国步枪协会”(NRA)这些组织自80年代起便一直代表枪械业界和持枪人士,务求阻止枪械管控获得通过,并提倡“持枪权”的观念。他们多年来都躲在法律背后、出钱出力游说官员、议员和选民,透过政治献金介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选举政治,尤其是支持反对枪械管制的候选人。因此,失败的枪械管制法案目前已是不计其数,其中民主党政府在2021年提出的两个法案基本上都在受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行人止步、无疾而终。

全国步枪协会周年大会会场外,有民众集会示威,要求收紧枪械管制。(视觉中国)

而且为求进一步确立美国“持枪权”属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些枪械组织都不惜功本向法院提出诉讼,或者透过广告和宣传试图影响美国社会舆论。现时仍然在审理阶段的诉讼就包括,“纽约州步枪和手枪协会”在2021年向美国最高法院的入禀案,案件是为了挑战和推翻在公众场所的持枪限制。假如枪械组织一方赢得相关诉讼,预期更多的枪械将会合法地在公众场合中出现。由此可见,既得的利益集团早已习惯躲在法庭和日常政治的背后,透过各种政治献金、游说、诉讼而导致改革无疾而终,而美国对这种的政治操作亦早已是习以为常,结果就是枪击案仍然无日无之地发生。

关键是如何冲破既得利益的藩篱

拜登对枪械案再度发生,声言“经已厌倦”枪击事件,并将这次大规模枪击案称为“美国的另一场大屠杀”,关键是如何冲破既得利益的藩篱。而到底拜登政府将有怎样的板斧通过有关枪械限制的法案,目前不得而知。但诚如拜登在演说中指出,美国过去十年间已出现超过900宗的枪击案事件,而根据数字美国购买枪械的美国人亦持续地增加,其中2020和2021年美国的枪械销售量更分别是历史上最高的连续两年。这种情况就说明,美国除了要摆脱这些既得利益组织的障碍,更为重要的是美国选民亦能反省自己亦是在助长这种不能改变的格局。所以当前美国的枪械管制问题就存在两层的既得利益者,不但是包括枪械生产的业界,更包括热衷于购买枪械的美国选民。

刚自亚洲之行回程返抵美国总统拜登在谈及2022年5月24日发生的枪击案时神情激动。拜登批评让18岁疑凶买到枪是错,并促民众反枪。(AP)

管治者要照顾广大民众的利益,而当悲剧已成为常态,解决问题的动力又被现实的政治格局牢牢地锁上,社会改革的希望就只可以寄托在掌握权力的管治人物身上。拜登在全国演说中问道:“为什么我们愿意忍受这场大屠杀?”这段说话不但是对美国的政治人物说,还有的是美国的选民。不分社会及政府,要冲破既得利益的结构,就看从政者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