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声道|政府架构重组可考虑设立首席医疗资料官
现届政府今年1月公布了政府架构重组方案,特首候选人李家超近期亦表示希望架构重组能够在新政府上任之前完成,并已在研议增设岗位。下届政府的架构愈加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基于对国内外医疗行业的观察,结合本港情况以及《施政报告》中对生命科学的关注,我建议政府可以在这一轮改动中增设“首席医疗资料官”,考虑让此岗位同时向政府重组后的医务卫生局和创新科技及工业局负责,统筹全港公私医疗机构的资料标准化,培养医疗资料科学家,推动医疗资料安全有序的共享,助力香港生命科学发展。此岗位作为主要联络人,保持与本港官、商、学、民以及大湾区相关持分者的沟通,平衡各界诉求,保障病人利益,促进科技发展。
来稿作者:陈俊翘
最近几年,创科局辖下的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在支援开放资料政策上有不少有意义的尝试。但具体到在医疗资料的开放和治理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医疗资料敏感性高、体量巨大、型别复杂,需要专业人才来治理。在香港,作为最大的资料拥有者(data owner)的医院管理局运作较为独立;而私营市场机构分散,电子化程度和资料品质参差不齐。这使得社会在讨论和创建医疗资料生态的工作上,困难重重。需要有号召力的机构和领导人,凝聚社会共识和智慧。
英美内地重视医疗资料
国内外都在设定医疗领域的首席资料官方面,做过很多有益的尝试。美国2018年通过《循证决策的基础》法案,要求联邦政府必须落实循证决策,并且以计算机可读的格式公开政府资料资源。据此,包括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各联邦部门都已设立首席资料官。联邦政府以下,很多州政府的卫生部门都设定了首席资料官。大洋彼岸,英格兰国家健康服务(NHS)于2021年把旧岗位升级为首席资料与分析官,统领整个医疗体系在资料和分析上面的工作,提升NHS里面与资料科学相关的员工的职业发展。
国内,广东省于2021年释出《首席资料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选取了包括医疗保障局等6个省级部门,以及广州、深圳等10个市,开展首席资料官的试点工作。医保是国内最大的医疗资料拥有者,医保首席资料官的工作包括:推进数码政府建设、 统筹规划医保标准化资讯化建设、加快推进医保资料安全治理、推动实现医保资料安全有序共享和使用、推动医保资料资源开发应用等九个方面。插一句题外话,深圳和上海已于2021年通过《深圳经济特区资料条例》和《上海市资料条例》,在法例的高度,保障资料这项国家战略资源的安全和利用。
资料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坚
考虑到香港的情况,一个由新的医务卫生局和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共同领导的首席医疗资料官,能够拥有更为完整的权力、号召力和视野,并能充分运用两局的政策遗产和技术实力。此岗位,应统筹全港公私医疗机构的资料标准化,打通资料孤岛;应培养下一代医疗资料科学家,特别是在广大的医疗工作者中,因为他们将是资料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坚力量。
最后亦是最重要的,是推动本港医疗资料安全有序的共享,使得资料能够帮助新的医疗技术(药物、仪器、人工智能演算法等)在香港的研发、注册、支付和临床应用。这些最终都能助力《施政报告》中提到的重点——香港生命科学——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香港医疗机构的效率。在合适的时候,此岗位应推动香港关于资料与医疗创科方面的立法以及作业流程的拟定,公开透明地使民众知道政府和医院管理局在决策时参考何种资料、对资料品质和分析方法的要求、以及资料在决策中扮演的角色。
任职这个岗位的官员,既需要广阔的医疗、科技和行政知识,更需要有服务的心态。需要仔细聆听业界的声音,同时与民众保持沟通。他可以与很多本地机构合作,比如中文大学(资料科学与政策研究课程组、医学资料分析中心等单位)、香港大学(医学院、资料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浸会大学电脑科学系、互联网协会开放资料小组、团结香港基金会、香港科研制药联会、各型别病人组织和医护人员协会,以及已经在与医院管理局洽谈资料分享的香港科技园。湾区风起云涌,医疗日新月异。他应在大湾区的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透过粤港澳药械通、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等的政策红利,拓宽医疗资料跨境利用的场景和方法,缩短大湾区乃至全国人民受惠于医疗技术发展的时间。让香港跟上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大局,让资料发挥最大的价值,让民众的健康获得更大的保障。
作者陈俊翘在跨国医药企业从事资料生态圈的合作和建设,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医学资讯学硕士及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硕士。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