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精英的支持不是用来门面“打卡”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特首选举唯一候选人李家超近日除了马不停蹄地约见各界听取政纲意见之外,周二(19日)亦公布了合共148人的主席团及顾问团名单,云集政商界重量级人物。政界包括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前港区人大代表吴康民等,以及工联会、民建联、经民联、新民党及自由党等主席,商界则有长和资深顾问李嘉诚、恒地创办人李兆基、九龙仓前主席吴光正等,其他界别还有三名大学校长、树仁大学创校校监胡鸿烈、终审法院前常任法官烈显伦等。

李家超的竞选宣言把“我和我们”挂在嘴边,但关键在于这个“我们”指的是哪些人。这位未来特首毫无疑问已获得政商界领袖及大地产商的同行,但香港的社会经济问题悬而未解,却又与他们不无关系。过去政府缺乏改革决心,不敢挑动既得利益,如今李家超既有中央的祝福,得到泛建制阵营的拥戴,要做的绝对不是安享于群星拱照、大和谐假象,而是借助这份支持来展开改革,解决沉疴。若然在施政上萧规曹随,那绝不可能“为香港开新篇”。

李家超拜访香港总商会。(郑子峰摄)

香港出路不能靠表面和谐风光

而所谓的群星拱照、和谐景象,亦早已证明了只是表面的风光。我们不应忘记昔日林郑月娥宣布参选时,同样得到政商界多名重量级人物站台支持。例如夏佳理、查史美伦、胡定旭等都在主席团之列,林郑的资深顾问同样包括了李兆基、吴光正、嘉里集团创办人郭鹤年等人。即使五年前的名单不及现在这一份,却也称得上星光熠熠。但五年转眼过去,站台名单无助于施政改革,特区政府没有分配好经济利益,年轻人失去寄望,基层仍然每日历尽挣扎。

李家超自从月初宣布参选以来,大部份时间都集中拜会各个政党和商会组织,听取了商界对创科、再工业化及融资的看法,讲述施政理念并争取支持。虽说目前香港疫情仍然反复未定,但他过去一周也拜访了本港五大商会,早前亦走访了多个建制政党和社团。落区听取社会基层需要是否完全不可行?市民无票无权,要令他们感到声音受重视,竞选工作便难以避免走访㓥房和笼屋,聆听市民忧虑的房屋、医疗和安老等议题,回应他们的需要。

走进社区了解市民关顾的事

竞选当然不能只是公关骚,市民亦再无耐性聆听空洞的政治口号。但连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去年国庆前夕也曾探访旺角笼屋户,便自然“看过㓥房、到过屋邨……以后还会去更多基层社区”,探访基层既是切身处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方法,也能够展示对民生活的重视以及解决问题的决心。如今李家超只待走过选举程序和获中央任命,便成为香港第六届行政长官,他必须履行在竞选宣言的改革承诺,交出大刀阔斧改革的政纲,引导香港走回繁荣发展的正轨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