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字化不只是拍卡消费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星期日(4月10日)称要让本港经济发展、开拓产业“著力探索普惠的向度”,一方面“让市民能参与及受惠其中”,另一方面“提升社会对相关产业发展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他又举出新一轮电子消费券为例,认为计划对于“加速推动经济数字化发展”发挥了助力和加速的作用。
消费券确实产生了令更多市民使用电子消费方式的诱因,而司长所言透过“八达通”手机应用程式领取人数增加至约100万人亦是一个可喜现象。不过若以去年数字来作比较的话,选择实体“八达通”卡的人其实还占本港一半以上人口,由此观之本港经济数字化进程未来恐怕尚余很大一段路要走。
切忌出现自我满足心态
去年9月,欧洲高等商学院欧洲数字竞争力中心发表《2021年全球数字竞争力提升情况报告(Digital Riser Report 2021)》,当中指出在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香港整体数字竞争力整体排名呈现下降趋势,特别“心态思维(mindset)”方面因素跌幅相对明显,反观邻近的越南、中国、台湾、印尼、蒙古、新加坡等地的数字竞争力都在上升。
比起电子消费券执行过程带来的正面刺激,我们还要看到现在仍有大量市民拿著实体“八达通”卡排队轮候领取,又有商家与消费者不惜串谋犯法“套现”,这些都证明了数字化消费没有真正在社会普及起来。尤其讽刺的是,官员虽然强调“八达通”手机程式使用者增加,但它却存在跟实体卡一样的3,000元储值上限,更加反映当局“拆墙松绑”未够落力。
况且经济数字化并不只限于消费层面,其他牵涉经济运作阶段的程序也同样应该要数字化。从即将截止的1万元“临时失业支援”看来,它要求申请者自备多种证明失业及收入状况的实体文件副本,甚至因此拖慢处理速度,这本身便折射了整个社会的就业与收入记录往往都欠缺数字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就以为经济数字化取得相当进展,不得不说有点自我满足。
政府有为才能带领发展
在推动经济数字化领域取得了傲人成绩的内地,今年初就曾公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相关工作制订了到2025年的几项具体发展指标。近日最新一份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也是开宗明义道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原则,要求做好“加快推动商品市场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等工作。
香港不能在推动经济数字化方面落后于人,政府必须直接面对、承认和改善自己做得未如理想的部分。譬如电子消费券计划揭示3,000元的硬件支付工具储值限制不合时宜,局方理应尽快上调《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金融机构)条例》设下的规管洗钱门槛,或者修订《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来作出豁免,无奈经过一年港府至今没见类似动作。
长远来看,当局更应全盘检视及统筹好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工作。陈茂波早前在《财政预算案》演辞已经提出将成立一个“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日后可以参照国内经验制订各种工作成果指标和具体路线图,这样才能有效督促整个社会与政府内部真正加快数字化的步伐,否则只会像消费券计划那样营造一个有成就的假象,从而麻痺和阻碍了更持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