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经济围堵对世界不利

撰文: 倪文迪
出版:更新:

西方针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展开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制裁,瑞士也宣布放弃“永久中立”加入制裁,冻结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他主要官员在瑞士的资产,举措非常具有标志性。

除了瑞士打破了数百年的中立承诺外,在市场经济中视为政治中立、“唯利是图”的跨国企业不少也加入了这次制裁。部分受到欧美的制裁禁令影响而不得不这么做,例如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已表示会遵守制裁令。但也有些企业自行选择参与,例如苹果、宜家家居、通用汽车已宣布在当地停售产品,社交媒体如Facebook和Twitter则禁止俄罗斯官方媒体登广告及限制流量,Netflix及TikTok宣布暂停俄罗斯服务。这场风波见证了地缘政治的影响冲击环球市场,对全球经济也可能影响深远。

信誉正面临瓦解

瑞士16世纪开始淡出欧洲战争,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时欧洲列强更承认其中立国的地位。瑞士宣布中立虽然已有数世纪的历史,但在现实政治压力下中立并不简单。在二战时,德国就以军力向瑞士施压,强迫它容许德军通过其领土。在冷战期间,瑞士也站在西方阵营与苏联之间。近年中美角力加剧,瑞士虽然未有跟随欧美就香港、新疆等问题上对中国所施加的制裁,但也受到很大的政治压力。

有些人或许认为,俄罗斯这次出兵乌克兰是明显的侵略行为,瑞士跟进制裁是正义之举,放弃中立可以理解。然而,如果出兵是应该被制裁的行为,那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也曾引发战争,欧美过往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轰炸南斯拉夫、利比亚和叙利亚,瑞士也没有因而针对欧美政府。所以,瑞士今次放弃中立无疑带有政治价值的判断,而这对瑞士的中立承诺可以有重大打击。

瑞士之所以可以吸引世界各国资金设户成为金融中心,最大原因是世界相信瑞士的中立性可以确保资产安全。瑞士对俄罗斯的制裁令一些人心寒,尤其是那些来自于政治价值不与欧美看齐的国家,担心“他朝君体也相同”。事实上,资产也用脚投票,自2月28日瑞士宣布加入制裁后,瑞士法郎兑美元单日录得近1%的跌幅,而瑞士银行在纽交所的股价亦由前一日的18.85美元一直跌至上周五(3月4日)的15.39,跌幅达15%。

瑞士银行得益于瑞士中立地位。瑞士宣布放弃中立对其可能有长远打击。

去全球化正在酝酿

相较起瑞士的问题,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私人企业可能更易政治中立一些。但国际政治矛盾已严重影响这些企业的经营,例如卢布快速贬值便威胁到苹果的利润。上年底土耳其里拉大贬值一度超过50%,但苹果产品在土耳其的售价未能跟上里拉下跌速度,如果使用美元兑换里拉即日购买苹果产品,可以赚取极大差价,引起抢购潮,苹果在去年11月就暂停了在土耳其的销售。这次卢布快速贬值,苹果加入制裁俄罗斯其实也是自我保护下的“顺水人情”。

而大部分企业更担心制裁可能继续升级,今日尚未在制裁行列的东西可能明天便被禁止。企业在俄罗斯的经营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群众“政治正确”的压力下,政治表态可以免得企业受到舆论压力甚至被杯葛。当企业发现在俄继续经营的潜在风险远大于利益时,自然会参与制裁。而没有参与制裁的品牌如麦当劳、肯德基、或可口可乐等,主要是出售代理权予当地企业,参与制裁可能要担心违约风险。

瑞士与企业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困境,但却也导致相似的后果——国际商业来往的稳定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要知道,商业交易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信任,如果无法信任一个地区会保护投资、信守合约,那全国化的跨国商业活动根本无从谈起。当国与国之间的不和及矛盾升级,连市场间普通信任的一些规则也被政治问题所波及,最终可能引致全球化前所未有地倒退。

建立信用要很长的时间,但破坏可能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动作。长远而言,互相猜忌将引致资金互相避险,产业链被迫重置,去全球化将导致经济生产效率将下降,亦即意味每一个人都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力换取相同的生活品质,又或者生活品质下降,最终“埋单”的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