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患者的健康与幸福作为首要顾念
本港周四(3月3日)再增5.6万宗新冠病毒阳性个案,以及144名患者离世。面对排山倒海的确诊个案,公立医院急症室候诊大堂内尽是等候的病人。即使医院内的走廊、茶水间、休息室早已改成为“病房”,摆满了病床,不少病人仍未获安置而要席地而睡。不少医护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筋竭力疲,仍只能继续默默地尽一分力量做下去。
另一边厢,享受政府政策优惠、至今仍有不少空置病床的私家医院却因为病人检测呈阳性,而把病人转介公立医院跟进治理。据报至少60名患者因此已被转送公立医院,令公院负担更为沉重。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周三(2日)忍不住批评,私家医院在这个时候的做法是“不道德(morally wrong)”、“对不起市民”,质疑同样有能力的私家医院为何不可以协助接收轻症患者。
为医初心 患者为首
面对批评,私家医院或者以欠缺合适的隔离设施为理由,指出接收新冠确诊病人存在实际困难。然而,目前至少九间私院具有隔离或负压病房,而事实上不少公立医院的隔离或负压病房也只是由普通病房改装而成。如果说私家医院并无能力,倒不如说私家医院有其他因素,令他们未有克服困难?早前私家医院联会主席何兆炜与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商讨时,亦曾表示私家医院一旦员工因接触新冠患者而须隔离或强检,将会严重影响医院运作,因此宁愿协助医管局接收非新冠患者。
当前全社会都正在动员抗疫,尤其是公立医院严重超出负荷,私家医院能否也付出更多?如果因为怕接收到病患而令医院运作不便,把病人拒诸于门外,这又是否符合当日《日内瓦宣言》中的“我将患者的健康与幸福作为我的首要顾念”誓辞?
两种医院 两个香港
眼下的这一场大疫症不但折射了香港公营医疗体系是何等脆弱,两种医疗体系更暴露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香港。其中一个在疫症肆虐下,仍然可以独善其身,运作不受影响,另一个却已经崩溃不堪,大量医护染疫。
更令人无奈地是,不少私家医院享受政府以优惠地价批出土地,并根据《税务条例》而获得豁免缴税,目的其实是在公营医疗以外另辟私人服务的市场,冀望减轻公帑支援的医疗体系压力。政府应该要求私家医院呈报空置病床数目,由专家即时评估多少可以转为隔离病床,增加私家医院共同抗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