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检测早做较好 面对困难需要解决
《香港01》引述消息指,政府内部初步决定延至3月26日方才开始进行全民强制检测行动,日期比先前流传的3月17日再晚一个星期以上。计划行动预计维持九日,其间合共检测三次,首个周期配合“禁足”措施,市民除出外购买食物或药品等以外一律必须留在家中。另外,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本星期三(3月2日)重申,香港一定不会有“全城禁足”或“封城”。
多位专家近日也有提出意见支持延后全民强检。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与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均指,检测适宜在疫情初发或尾段进行,并且需要配合充足隔离设施。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更称可以等到4月再做,因为届时个案将会回落且有公众假期配合。
执行过程安全才是关键
现时支持将全民强检延后的理由,主要有隔离设途不足、配合公众假期及避免交叉感染。不过当局现时已经安排确诊者进行居家隔离及治疗,可用隔离设途足够与否似乎就难构成具说服力理由。还有所谓配合公众假期,根本是能透过行政措施简单解决,譬如利用“公共卫生紧急事态规例”或“紧急情况规例”宣布新设假期。
至于行动途中可能出现交叉感染风险,当局需要做的也是设法确保检测过程安全,像设置更多检测站、安排广阔场所给市民排队、严格保持各人1.5米社交距离限制、频密进行消毒清洁等,而事实上这一连串措施本来就是过去同样应当做的,只是因为疫情未有如此紧张所以没有好好执行。
错过时机不能推后了事
全民检测行动一拖再拖,甚至等待个案自然回落才作行动,自然令人质疑是否仍以“动态清零”作为目标,抑或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躺平”、等待疫情自己过去。近日来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亦说过“动态清零”首要原则是“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以及“快速发现”,而尽早推行全民检测必然较早能找到个案。
不过,无论是3月中旬或下旬实行全民检测,即使过了疫情高峰,也非没有意义。参照内地实际操作经验,譬如武汉前年5月是于疫情舒缓、解除封城后为找出残余无症状感染者而进行检测。
正如一些专家提出,全民检测在疫情初期进行较好,无奈的是现在香港最佳时机已过。但是个案何时到达高峰或者回答难以确定,何况在此期间一定会有更多人被感染、陷入重症以至死亡,当局若想继续等待合适时机显然有欠妥当。就跟解决本港其他深层次矛盾或管治问题一样,迟到好过无到,而“小迟到”亦绝对要比“迟大到”为好,做事原则更是只有一个:需要就做,有困难就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