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徒添恐慌 镇定方为自救
第五波新冠疫情持续严峻,眼见公立医院挤满病人,加上即使染疫也迟迟未得政府物资支援,市民纷纷自救,靠个人、亲友和社群力量应对疫情。民间力量固然可以缓减政府和公营医疗系统压力,但力量必须善用,误用只会制造缺粮恐慌,散播不实讯息,令人心更加虚怯。
论各种自救方法,最关键的是接种新冠疫苗。近日接种疫苗者人数趋升值得可喜,比率即将占可接种人口九成。不过,儿童和80岁以上长者打针比率仍低,各界仍要大力推动他们接种,万一染疫也能减低重症和死亡机会。政府和医护团体要继续增加接种人手,莫让他们久等。
民间力量要善用 专业支援不可缺
即使接种疫苗,但因为Omicron传播力高,染疫非稀奇事。政府的后续跟进普遍也来得晚,确诊或快测阳性多天后才送院。要解决染疫到诊疗期间的需要,市民等不及政府,先行自救,例如交流康复经验,代购快速测试包,以及为屋邨内染疫和居安抗疫者代购物资。另外,市民也先行购买能缓减病状的药物“看门口”,避免染疫后才发觉家里无药可用。
要发挥自救成效,还需各界协助,其中一个界别是社区药剂师。他们可以指导市民挑选药物和用量,对轻症患者尤其有用。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在周二(1日)刊载一系列常用纾缓新冠病毒病轻症的药物清单,又按儿童及青少年、孕妇、喂哺母乳者分别说明各类药物的使用风险。该会特别指出有助退烧的扑热息痛的英文名有两个,提醒市民勿重复服用。早前香港执业药剂师协会与病人团体合作推出送药计划,在逾百名注册药剂师监督下将药物送到病人。有了社区药剂师参与,病人可以先自行用药,只有当病情转差时才到诊所和急症室,减轻公营医护压力。
疫下人心更要定 切忌自私盲跟风
民间力量用得好可以团结社会,帮助社会渡过难关,用得不好就加剧社会不安焦虑,最明显的例子是仍未止息的抢购潮。市民抢购食材和日用品,因为政府对全民检测期间是否禁足的立场反复,特首林郑月娥在周三(2日)的最新说法是香港一定不会禁足或封城,会顾及市民日常家居需要,但会实施限制外出以大幅压缩人流。政府没有阐明限制外出的程度有多大,加上市民本已担心家居隔离不能外出,故四出抢粮求心安。
政府固然要承担抢粮乱象之责,但市民亦不能推波助澜,尤其转发社交媒体不明来历的讯息。日前市民误信香港即将禁足导致抢粮,“元凶”之一是一段声称立法会就全城禁足七天点票的录音。市民未必全然相信讯息内容,但因为转发者是亲友所以相信。正因为社交媒体极之容易使人加剧恐慌,人人应对社交媒体内容保持戒心,转发信息前先查核一下,可能很快已知道该信息是虚假的。
内地部门和本地进口商分别保证和重申本地物资不缺,即使因为中港司机和粮食处理人手因为染疫而缺勤,香港仍可从其他地方补充货源,市民无必要囤积货品。囤积的后果随了导致浪费外,还令诸如日间长时间工作或行动不便人士难于购物,削弱他们生活质素。抢粮绝对不是自救,直白一点说是自私行为。同样道理,明知染疫或有新冠病征仍然外出,同样属于自私行为。疫症之下,我们要自救利他,而非自乱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