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儿童送不送院 弹性与配套俱重要
本港新冠病毒疫情持续扩大,当局称约第五波疫情约百分之四患者是四岁或以下儿童,并且已有至少两名儿童出现严重症状,包括早前离世的四岁男童及在启德香港儿童医院留医的三岁女童。玛嘉烈医院儿童传染病科顾问医生关日华指出,其他年龄层的市民部分已感染过新冠病毒,相比之下小童则像是一个完全无受保护的群组。
此外,香港儿科医学会、香港儿童免疫过敏及传染病学会、香港儿科护理学院及香港儿科护士学会四个组织发表联合指引文件,建议家长及照顾者在留家照顾确诊儿童和青少年时,一旦发现其出现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心口痛、心跳加速、神智突然转变或模糊、持续发高烧、抽筋迹象或进食困难等严重征状,就应马上召请紧急救护车将他们送院救治。
照顾幼童情绪问题
为了减低儿童染疫风险,政府日前已先后将科兴及复必泰疫苗的最低适用年龄降至三岁及五岁,又宣布全港学校将继续延长暂停面授课堂。不过,儿童接种疫苗到诱发抗体终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在社区已经有着大量成人感染者的前提下,官员仍然应该未雨绸缪,提早作好准备以应付出现更多染疫儿童的情况。
举例来说,儿童若遭独立送医,陌生环境可能令其产生情绪问题,故此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讲座教授刘宇隆建议,染疫幼童若无任何长期病患以及家居环境理想,便应该容许他们在家人陪同下留家治疗和透过医生远程视像诊断病情。但要顺利做到这点,当局必须向相关家庭提供齐全配套和调配人员专门跟进,并且切忌作“一刀切”处理全部送进医院了事。
注意严重并发炎症
另一方面,打从前年疫情初发之时,已经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可以触发年轻患者出现“儿童多器官发炎症候群(MIS-C)”。去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还为此更新了新冠病毒临床管理指引,提出肥胖或有哮喘等慢性肺病的儿童会较易出现这项并发症,认为他们有需要获得额外专门护理,以及处方皮质类固醇来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世卫指引特别强调即使入院病童同时出现MIS-C与川崎病征状,亦不应该排除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IVIG)。尽管两种病症表状难以区分,而且IVIG成本比较高昂,可是现阶段并无任何随机证据表明IVIG有害,所以世卫小组认为在当地有能力提供相关疗法的情况下必须尽量使用。
由于香港不少儿童有肥胖或慢性肺病的问题,而每10万名港童里亦有约70至100人患上川崎病,因此本地年轻新冠患者出现MIS-C并发症或与川崎病重叠的机会绝对不低。就跟安排病童入院一样,当局须慎防“一刀切”处理相关个案,更不能够再像过去一样过度强调治疗经济成本效益,以免耽误任何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