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车无奈煞车 源于政策定位不给力
旅游事务署周四(23日)宣布,政府经详细评估美食车先导计划的成效后,决定于2022年6月1日结束先导计划。商经局指,美食车业务只在推出首年表现较好,其后两年业务持续下跌,发展并不理想,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及社会运动的打击之下,业务表现于去年上半年更跌至最低点。不过有档主就指现时生意正值好转,更是计划推行多年以来最好。
美食车先导计划在2017年推出,当时预计共有15架美食车可投入服务,两次延长后本来预计可进行至2022年2月2日。计划不但出师未捷,两架美食车于中标后率先退出计划。及后碍于计划中有指定场地限制,而12个营业点中大部分的场地人流不如理想,导致营业额亦相应不尽人意。恶性循环下,计划余下的12架美食车当中,只有六架较常营运,而他们亦只会在三个人流较为充沛的营业点出没。
虽然参与政府计划亦不意味著参与者一定能够取得好结果,但现时政府指结束计划的原因是由于业务表现欠佳,又把疫情影响及社会运动等非预期因素计算在内,对参与者而言无疑是非战之罪,而背后导致营运失败的主因其实应该要归咎于政府的规划失策。
美食车是为了旅游景点吗?
政府指美食车作为推广旅游项目的运作模式已经过充分的试验,但其发展未能达致政策目标,事实上却是计划运作本末倒置。回顾当时的立法会讨论文件,由美食车先导计划的定位“为提升及丰富香港的餐饮选择,为旅客及市民带来更多特色美食”可见,美食车可移动式经营的特点根本没被视为计划的重点。
又或者由于开展计划前需要与食物及卫生局、食环署、运输署、机电工程署、消防处及环境保护署等不同政府部门共同议定先导计划的发牌条件和规管架构,当各部门又独自有不同的规限需要遵从而又难以作出豁免时,变相要对美食车左阉右割,造成现时“不良于行”的局面。
大体上,当美食车只能够在指定的地点经营,其实与设立餐厅于旅游景点附近并无分别。再退一步而言,如果提供美食是要为了宣传旅游,为甚么不直接开餐厅?推广旅游与可移动的车辆有何正面关系?政府似乎从未明确答复。当计划在设想初期走了歪路,最坏的结果亦必应运而生。政府必须吸取教训,避免下一个计划失败。
M+能否为美食车带来商机?
美食车现时先要获运输署列为特别用途车辆,车身种类定为“ 流动食物处理车 ”,方可开展营运。但续领的美食车车辆牌照条款已于去年底修订,列明“不得用作美食车先导计划下的美食车以外的用途”,即将来计划结束后,车辆就不会获运输署续商用车辆牌,除非改装成货车用作运货,否则将不能在马路行驶,成为“废物”。
现时有美食车车主表示现时在西九文化区游人络绎不绝,正值生意好转期。单纯计算M+博物馆开幕一个月已录得25万入场人次,而文化区内只六间小型餐厅,其实难以应付入场人流。政府可考虑让特许现时美食车车主继续于西九文化区营业同时满足游人与车主的需要,并参考流动小贩牌照模式管理美食车,包括不容许“继承”或“转让”美食车经营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