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办高调落区 为督促港府施政?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中联办过去两星期举行“落区聆听、同心同行”活动,前后探访979家“㓥房”、公屋、过渡性房屋、居屋和中小商户,并向市民收集到6,347条意见、诉求和建议,主任骆惠宁明确要求“每一条都不放过”、“详细记录、汇总造册、分类处置”,而当中属于特区政府施政范围内的事宜则会梳理清单转交。

对于中联办的“落区”活动,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先在《施政报告》电视论坛提到支持对方借此了解香港情况,但同时又补充说道最终仍然要由港府“化为解决方案、帮助市民”。本星期二(10月12日)她出席行政会议前回应记者提问,再对中联办官员的努力表示感谢,并指相关“落区”活动有助加强港人国民身份认同。

港府无法传达一手情况?

坊间有评论指中联办的“落区”活动显示它成为“第二个管治团队”,但正如中联办与特区政府都已清晰表示,具体管治依旧交给后者执行,香港政府对民生施政、社会治理绝对是责无旁贷。中联办官员频繁“落区”或提供意见,甚至各种本地社团、港区政协、选委会都做过类似事情,反映的只是政府官员未能做好本份,以致社会各界皆焦急发声。

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探访“笼屋”住户。(中联办)

不但如此,今次中联办的活动亦似乎反映了中央认为港府未能准确反映市民意愿,以至要派人“落区”来掌握民情。林郑月娥回应传媒提问,一边说自己作为行政长官能够向中央反映香港情况,但另一边又指中央想透过中联办或外交部驻港公署获得“一手资讯(first-hand information)”,这会否变相等同承认北京觉得她与特区政府的说法算不上“一手资讯”?

跟进建议补强弱点领域

况且中联办的整个“落区”活动探访对象,除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基层困苦市民外,还包括了创科、中医及艺术等不同界别的工作者,而这些刚好都是香港过去发展较为缓慢、疲弱的领域。中联办之所以特别选择针对它们进行调研,过程甚至邀请相关港府高官一同前往,不无督促本地进一步做好上述几个领域的意味。

中联办卢新宁副主任出席集思会,鼓励各界继续为国献策、为港献计。(团结香港基金提供)

有本地报章指,中联办编制交给港府的清单列出了超过500多项政策要求。具体内容虽然尚未明了,但既然其基础为早前“落区”调研取得的意见,相信建议也会是以改善民生及补强有关的弱点领域为主。因此,官员不但要从中联办要“落区”直接“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检讨自己是否被认为施政“离地”,各政策局更应切实检视政策不足之处,尽快改善本地的民生困境和经济发展。

最后,中联办总结介绍“落区”活动情况时亦强调中央惠港政策“既注重自上而下系统设计,又吸纳自下而上意见诉求”,然而这种要求其实应该同样都适用于本港管治,毕竟如果在上者只知道闭门造车,忽视吸收前线工作者的意见,推出的制度和规划根本没有可能贴近民情。由此角度来看,中联办打算将“落区”活动常态化的原因恐怕也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