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针新冠疫苗可取 势考验政府传达讯息
本周二(12日),特首林郑月娥称短期内会邀请新冠疫苗专家顾问和卫生防护中心疫苗委员会成员开会,聆听他们对为市民注射第三针或加强剂的意见,包括何时应该启动和对象。“疫苗气泡”、通关和建立保护屏障是《施政报告》主要抗疫目标,加上因应其他国家为民众打第三针,香港实在不宜落后。比起落实推行,向市民解说第三针的必要性似乎更困难,势必考验政府的传达能力。
社会提到加强剂和第三针,指涉的也是打第三剂疫苗,惟意义不同,加强剂是给新冠病毒抗体随时间滑落的人接种,第三针是指打了首两针但抗体水平未达指标的人。香港有需要为部分市民“加针”,理由有三。
三因素助推动第三针
首先是世卫专家正视需要。在此之前,世卫反对第三针的态度颇为坚决,总干事谭德塞在8月时仍然呼吁国家暂停打加强剂两个月,港府专家在7月底时亦指第三剂言之尚早。到本周一(11日),世卫疫苗顾问小组发出新指引,一方面建议免疫能力不足的人士应接种第三针,另一方面建议已完成接种科兴和国药疫苗的60岁或以上人士应接种第三针以减低感染风险。虽然小组仍强调先让大部分人注射两剂,但对第三针的立场已软化。
本地医学专家对第三针的态度亦渐渐明确,例如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刘宇隆认为长者适宜接种,另一位专家孔繁毅建议第三针应为复必泰疫苗。事实上,本地已接种的60岁或以上长者当中,过半选了科兴,打加强剂有助提高对他们保障。环顾四周,内地、新加坡、加拿大和美国等国也为特定组群“加针”。
第二,当《施政报告》提及“疫苗气泡”、通关和建立保护屏障是主要抗疫目标,“加针”正是达致目标的方法。随着更多国家有意开放边境,估计带动香港与该等国家的各类人流往来,香港要为通关做好准备,例如刘宇隆建议边检人员和交通工具司机也应是接种加强剂对象。当他们有足够抗体水平,万一他们因为外来输入而受感染,也可减低重症和死亡率。
在香港推动“加针”的另一优势是疫苗量充足。政府已采购合共1,500万剂科兴和复必泰疫苗,更于周一宣布捐赠已购入的75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给新冠疫苗全球获取机制(COVAX)。香港不用对疫苗量过分操心,盼望政府与专家开会后对第三剂疫苗接种上有进展。
考验政府的传意技巧
相较资源考量,政府要更花心思筹谋如何令指定对象愿意“加针”,因为这会影响对未接种者的宣传。美国凯撒家族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在上月发表调查,在受访的美国民众当中,有78%已接种疫苗者认为加强剂代表科学家不懈令疫苗更有效。相对而言,有71%从未接种者和69%“等着瞧”态度者认为加强剂表示疫苗没有预期般有效。
在香港,疫苗犹疑仍然普遍,尤其是长者。若果美国的状况在香港出现,宣传“加针”反而令人更抗拒打第一针,将会令香港的疫苗接种率裹足不前,保护屏障更难实现。林郑在《施政报告》提到不少人指政府新闻公报的内容“偏重技术性,而缺乏传达性”,未能吸引社会注意或即时澄清巿民的疑虑。若决定推行“加针”,政府必须筹谋如何拆解未潜在更多犹疑声音,在宣传策略上不容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