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需要努力与市民沟通
“政府需要努力与市民沟通”,说这话的不是谁,而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他周三(9月8日)在立法会会议就“修补社会撕裂,凝聚民心”议员议案发言时表示,“我们会继续在地区层面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加强与市民沟通及重视青年人发展”,“政府知道,在宣传和发放信息方面要更积极、努力,多做工作”。
话虽如此,李家超是否真的在加强与市民沟通?司长最近一次予人深刻印象的公开发言,当数8月26日说明选举委员会参选人的审查结果。问及时任立法会议员郑松泰为何被取消资格,具体是哪些言和行不符合要求时,司长仅称“一些尝试去假扮拥护《基本法》或假扮效忠特区的人,我不会被他的花言巧语去尝试替自己漂白,因为骗徒往往最厉害的就是扮演不同的角色”。
由资格审查到组织“死因”
曾任警务处副处长及保安局局长的李家超想必对《警讯》熟悉非常,但只得几句“尝试去假扮”、“花言巧语”、“扮演不同的角色”,试问又如何让市民分辨哪些人是“骗徒”?虽然资格审查是“一国两制2.0”的新事物,但恰恰因为其崭新而又重要,身兼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主席的政务司司长更有需要说得清楚明白,让社会大众看见准则和规范的合理性。
又例如政府官员和建制力量早前杀气腾腾,一些亲泛民的组织相继宣告解散。以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教协)为例,其即使在反修例运动中同情示威者,但称不上是激进势力,外界也不见他们涉及违法活动。教协的事件本应可以说明局面的严峻性,及不割席的问题本质,但目前看来,管治者的政治沟通明显不合格。
类似的情况也见于其他政府高官。例如在9月7日,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论及支联会时指出,“我想说相关人士有否进行这些活动,我相信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亦看得很清楚”,但又没有说清楚指控的具体情况。其提及监狱内一些纪律问题时,更将“多个发夹,多一粒朱古力”,提升到“憎恨香港政府和中央政府,从而危害国家安全”的层次,也可能令市民感到不解。
团结大多数人以凝聚共识
在反修例示威后,政府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及强调,诚然是必需和恰当的,但这并不代表把“国家安全”挂住嘴边就万事大吉。一来,若然过度泛化了国家安全,令一些本应不相干的事情也牵涉在内,客观效果就是令原本真正相关的国安议题失焦,随时弄巧成拙。二来,理想的“一国两制”是两制之间能够积极互动,良性沟通,官员不但要致力于此,更要避免令事情背道而驰。
其实反修例事件本身就是一个深刻教训,源于政府未能透过有效的政治沟通,让社会从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修例一事,最终引发社会骚乱。如今事情已过了两年,社会撕裂也持续了两年,政府及各界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心平气和地重看事情。香港需要的不是一面倒的“黄”或是“蓝”,而是重新以和平、理性为大原则,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凝聚共识。既然如此,政府官员就必须与所谓的“浅黄”群体,亦即是“和理非”良性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争取他们的支持。
司长周三表示,“香港变得泛政治化、两极化和极端化”,“我知道大家看到这些分歧和对立都感到痛心”,诚然说得没错。但问题是如何去政治化,将社会从两边拉回中间,收窄分歧和消弭对立。而这些恰恰是对政府官员的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