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发展对香港首先是一个挑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本星期一(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方案》),将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大至120.56平方公里。《方案》形容合作区的开发建设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并且可以发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的作用。

今次合作区改革开改的发展目标,是在2025年达致“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到2035年则要令“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另外,《方案》也指出其指导思想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先行先试,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机制对接,丰富协同协调发展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前海合作区总面积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中新社)

放眼国际却非香港负责

相比起在前一天出台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前海《方案》最大分别之处在于两点:一是横琴建设强调要由粤澳双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澳门特区与广东方面将在联合组建的“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下共同履行主体责任,但是前海从十年前开始即由深圳方面主导开发管理,香港特区顶多仅能提供意见,而今次的《方案》亦未改变此一配置,继续容许广东、深圳领导前海区自身负责相关工作,可见港澳各自在两个合作区的角色存在着明显落差。

二是前海定位高度似乎比横琴更宏观,尽管建设横琴合作区被视作“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但其重心还是围绕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发展;反观前海《方案》在大湾区外还提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与配合“一带一路”倡议,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又表明它在支持香港外也会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显然不像横琴那样面向单一特区为主。

藏于机遇下的思想挑战

本港舆论多数都从未来机遇角度理解今次前海《方案》,但这个机遇更多只面向香港的特定人才或领域,譬如《方案》里明言要吸引的金融专才、法律专家、创新科研人员与青年创业者等,可是对于整个香港来说,前海却明显构成了一个挑战。事实上从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出台起,各界人物不时就表达关于前海即将取代香港的忧虑,无奈这些声音一直未能够引起政府管治团队和大部分菁英阶层的思考。

8月23日早上,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等出席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宣讲会。

正如上月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曾说香港社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而中联办发言人日前谈到前海《方案》的时候,又再次语重心长地复述了这两句话,同时还称香港作为“东方之珠”的魅力有待“重绽”,弦外之音无疑在说香港近年发展已经落后不少,而发展了逾十年的前海更是我们要面对的一大竞争对手。任何人若未能正确认识这点,根本谈不上什么掌握前海改革开放的机遇。

我们说前海发展对香港是一个挑战时,这是指思想、意识上的挑战。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最近谈到此事,仍然只懂得继续说那几句鼓励香港青年多加了解、特区政府全力帮助云云,但一众高官何尝不是对有关《方案》内容以至近年前海发展后知后觉,丝毫没有感到香港面临挑战甚至被取代的危机?面对国家继续大力提拔前海发展,港人自然不能再抱苟且心态,必须急起直追发掘新的优势,否则难免未来被人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