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高价收楼 重建后势难负担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市区重建局于本周四(5日)向盛德街/马头涌道公务员合作社业主发出收购建议,开价为实用面积每平方呎1.98万元,涉及155个业权。骤眼看收购价相当可观,但只相当于同区七年楼龄单位呎价。按照市建局自负盈亏的财政原则,地段重建后的楼价要更高才可回本,一般市民势必难以负担。市建局纵然可处理旧区楼宇老化,但代价是高楼价,非社会所乐见。

大规模重建公务员合作社的呼声早在2013年已经出现,上届政府开始着紧觅地建屋,而合作社楼宇残旧,缺乏电梯和消防设施。而当重建消息渐盛,小业主就更加不会花钱修葺,干脆等待售楼,加速楼宇老化。

过去重建不成,主要障碍在于补地价价格高昂,令私人发展商却步。小业主在解散合作社后,除了补回合作社单位地价以解除买卖限制(通常为现时地价三分之二),发展商尚且能够付出此笔钱吸引小业主售楼,但若发展商要用尽地积比,就要向政府补回因为重建而提高的可建楼面面积地价,俗称“补高空”。过去十年楼价飞升,补地价金额水涨船高。以往政府拒绝豁免补地价,认为豁免就是对小业主双重优惠,但当发展商“计唔掂数”,就不会开展收购计划。市区住宅地段因而未能善用,居民眼白白看着单位质素更差。

政府邀请市建局协助重建公务员建屋合作社地段,市建局已选定两个试点,包括盛德街/马头涌道,以及靠背垄道/浙江街项目。(梁鹏威摄)

补地价倘早松绑 重建或可早展开

在一番拖拉过后,政府在2018年邀请市建局以试点形式重建公务员合作社,并于日前落实收购价,并推出五项措施加快重建计划。由市建局执行的最大好处是毋须为增加发展密度补地价,大大减轻重建成本。另外,观乎该五项措施,竟然包括以合作社“现有用途土地价值”而非一般按“重建后价值”作为评估补地价金额的基础,以及引入“划一补地价呎价安排”,即小业主只需缴付每平方呎2,661元补地价呎价,余数由市建局向政府支付。两措施可以减轻小业主补地价支出,实收的收购额可以增加,鼓励小业主达成协议。

这些措施说明,补地价准则有活门,政府和市建局可以因时制宜,宽免部分补地价。再者,措施改动不需要建立新的机构处理,实在无需折腾数年后才得出。若然同样条款可以在十年前推出,市区地段的收购价即使不菲,收购呎价也许只是万余元,而重建楼宇已经接近竣工,为该区带来新供应,今天收购价1.98万元可能足已是新楼的售价。如果新盘能以成本价出售,售价可以更低。既然补地价措施可变,为何政府和市建局不可一早提出此等建议?

重建若推高楼价 有需要者难安居

由于市建局自负盈亏,加上管理层已经声言未来出现“财政缺口”,新楼几乎笃定不会蚀卖,很大机会比收购价再高一截,呎价逾2.5万元不足为奇,一般人难以买得起。现时九龙城、马头围一带已经愈来愈多中高档次私楼,市建局展开收购后,势必推高邻近地区楼价,该地段必然继续士绅化。市建局的运作模式也许能推动市区重建、旧区更新,但造成推高楼价的结果绝非好事,无助令最有居住需要的大众安居。

政府称重建公务员合作社的目的是地尽其用,增加房屋供应。既然目的是这么简单,政府不妨与市建局、房委会和小业主磋商,挑选几个合适地段,先由政府向小业主集齐合作社业权,再把土地交由房委会兴建居屋。房委会既可预留资助单位给现有业主,同时给更多中等收入家庭以可负担楼价安居。若果计划成功,就可以持续下去。整个重建计划可望省却补地价议题,减低重建涉及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