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8年改为14年 重新审视抗战史
“八年艰苦的抗战,证实我坚毅的民族,不到最后的关头,决不轻言战斗。”
读者若是年岁稍长,大概亦会听过此曲。然而在刚刚过去的1月10日,这首由台湾音乐人刘家昌作曲填词的《我是中国人》,大概要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起改改歌词了──中国教育部于1月10日向国陆媒体证实,要求国内中小学在2017年之春季教材伊始,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
一石激起千重浪,该消息一经报道,立刻遭到各方舆论的解读。中国官方的解读多显得笼统和官僚。中国抗战史从八年变为十四年,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也不只是概念上的一项修正,而是中共在清晰认知历史后,从民族角度出发,对1931年至1937年这段时期内中国人民抗战历史的一种“传承与尊重”,重新审视以往的历史观。
“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有何不同?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以“七七事变”标志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以东北地区为主的反日斗争。
这种变化实际并不突然,已经早有铺垫。2015年的九三阅兵,习近平开篇即谈:“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2015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学习时习近平亦做出过此类标书。可以说这次抗战史观的全面调整,带有强烈的习式烙印。
真正让海内外政治观察人士感到好奇的是,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做出这种调整?
可能性的原因中,首先这是历史传承。八年抗战乃国民政府史观,而十四年抗战则是中共一直以来不断强调的。
毛泽东:战场在1931年就开始
以史论史,毛泽东于1945年4月发表之《论联合政府》一文尝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场,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在1946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发电予叶剑英等人之指令(〈中央关于拒绝交出我军战斗序列的理由给葉剑英、饶漱石并周恩來电〉)又称,“国民党不承认共产党领导东北义勇军,独立坚持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光荣历史”。因此可以说中共一直以来从最高领导层对于十四年抗战这种说法就是保持坚定态度的。只是因为历史原因,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今天才被重新重视,在全国教育体系中落实。
其次,这种变化也体现出今天的共产党和当年国民党作为不同时代中国执政党在格局上的不同。
“十四年”强调“民族”抗战
“八年抗战”,中华民国政府,或者说国民党政权是将自己置于“政权”抗战的格局中,是一个政权何以能够战胜侵略。
“十四年抗战”,强调的是“民族”抗战,中共是将自己置于中华民族这个更宏达的历史概念中,追问这个民族为什么今天仍然能够站立在东方这片土地上。这种“政权”与“民族”的不同,格局孰高孰低,一眼就见高下。
归根结底,八年抗战调整为十四年抗战,不能简单归结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抗日,不能没有“九一八”这一沉重的历史符号。这种改变,方是一种正确历史观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