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 再爆国共抗战史话语权之争

撰文: 杨青之
出版:更新:

近日,网传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网上图片)

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今天(10日)上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向《新京报》确认此事,工作人员表示,落实是贯彻中央相关精神,2016年10月,国务院相关领导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当时要求教育部各部门通力配合,两个月前已要求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落实该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讲话。(网上图片)

“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有何不同?

以往大家认知的八年抗战,是因当年掌权的南京国民政府主张枪口对内,“攘外必先安内”,直到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逼使蒋介石放弃“先安内”方针,及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发表庐山演说,同年中共发表“共赴国难宣言”,国共展开全国抗日战争。

“八年抗战”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例如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中曾说:“八年奋斗的信念,今天才得到了实现”,“我全国同胞们自抗战以来,八年间所受的痛苦与牺牲虽是一年一年的增加”。

但近年来有大陆学者提出,当日本侵略军于1931年在东北爆发“九一八事变”时,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晚上,在日本铁道“守备队”自己炸毁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九一八事变”。翌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为了反抗日军的侵略,东北出现大量的义勇军、护国军、抗日军等各种民间自发组织与日军抗争,到1933年中共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十四年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大陆强调“十四年抗战”并非首次,2005年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时任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表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习近平担任中共总书记之后,“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是被多次提及。例如在2015年7月30日政治局学习时,他表示“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2015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时习近平也做过相同表述。

1944年4月28日,蒋介石在白崇禧的陪同下视察广西驻军。(网上图片)

《多维新闻》分析认为,大陆此次全面在国民教育中将“八年抗战”落实为“十四年抗战”,既是一种重新正视历史,摆脱中华民国话语体系的做法,同时也掺杂著现实因素。

在外交层面,安倍政府上台之后,日本军国主义有所复燃,与中国的摩擦近年来一直不断。以史为鉴,警醒国民,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义务所在。在两岸关系上,蔡英文上台之后,“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被弃置一旁,却不断向日本示好,也让大陆不得不对此有所警惕,重新审视历史也就成了必然。

而对于大陆修改“八年抗战”概念,台湾政大历史系教授刘维表示中共此举是想在抗战史上争取更多自身的角色和作用。他指出台湾对于抗战的史观与立场一直都很明确,前总统马英九曾说,“面对历史,真相只有一个,八年抗战是中华民国政府主导,抗战胜利是蒋委员长领导全国军民英勇奋斗的成果,不容任何人窜改和扭曲。”前行政院长郝柏村也曾表示,“八年抗战的发言权在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