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文化走进社会 关键在尊重多元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第11届同乐运动会将于明年11月11日起一连9日在港举行,主办单位周二(29日)表示目前已成功租下21个私人场地作举办运动会之用,余下的35个场所则会向康文署租借,现正积极和相关部门联络。若同乐运动会能够在香港成事,这将是该活动首次在亚洲区内举办,也相信会是本港“LGBTQ+”社群逐渐得到社会理解的重要里程碑。

社会对于“LGBTQ+”(即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酷儿以及其他相关群体)的接受程度近年的确有提高迹象。例如近日一套讲述同性恋的喜剧《大叔的爱》便受到跨界别、跨年龄层的喜爱。而演员黄德斌饰演的同性恋大叔一角,更受欢迎。同性恋在这背景下看来不再是社会的禁忌话题,它反而透过喜剧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就算不属于“LGBTQ+”社群的市民,现在也不等于不会对“LGBTQ+”采取开放态度。

近日一套讲述同性恋的喜剧《大叔的爱》便受到跨界别、跨年龄层的喜爱。(港版大叔的爱图片)

社会氛围渐改变?

然而不同性倾向、多元性别认同的议题在过去一直遭人避讳,他们在社会上的权益长期未获正视;甚至时至今日,他们仍可能遭到一部分人的激烈批评。例如早前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在会议期间,便曾指斥同乐运动会“有失体面”,甚至将活动收益形容为“污糟钱”,随即引起争议,亦遭特首林郑月娥不点名批评其言论“情绪化”。

何君尧的言论或许代表著某部分人的声音,而这也令我们更见“LGBTQ+”在社会上所承受著的抗拒、排斥。因此在这逐渐变得开放,但又未能全盘接受“LGBTQ+”的社会环境之下,如何让这些性小众得到尊重,也自然成为社会今后的一大议题。

港版《大叔的爱》周一(28日)首播,剧中大量场景神还原日剧经典情节。(港版大叔的爱图片)

对待社会分歧应宽容

社会对于“LGBTQ+”应采甚么态度,或在条例、法制上如何配合“LGBTQ+”的平权进程,这固然有待社会讨论寻求共识。但在这些冰冷的条文以外,对这些性小众群真正重要的,也可能只是最简单的尊重而已。社会并不一定要以全盘接受、支持、鼓励“LGBTQ+”为最终目标,但社会应至少创造一个尊重多元的环境,让性小众能依其选择的方式度过他们的生活。

面对何君尧的“污糟钱”批击,同乐运动会的法律顾问及联合主席林敏蕙在记者会上表示理解社会有不同声音,“有不同声音是正常,这才代表有多元”,这种对于多元的尊重态度无疑值得我们学习。一个理想的社会,本来应该能够让不同的人采不同立场、不同取态,每一个人都应该被同等地尊重,应该接受世上有与自己不同的小众。社会对于“LGBTQ+”的讨论应该如此,对于其他议题的分歧也应该如此,秉持着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