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制度修例通过 建制泛民同上一课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立法会于周四(27日)三读通过《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彻底改变香港选委会、立法会和特首参选资格和组成。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认为新法例确保香港政治体制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亦有助立法会恢复其宪制职能。
爱国者是治港者的必要条件,但绝非唯一条件。治港者必须是有能者,能够带领香港复和,同时能够解决积累已久的经济民生问题。选举制度正是择优过程,民主派应积极参选,在体制内督促政府施政,建制派更应透过选举竞争去芜存菁。

中央政府出手改革选举制度可已成现实。新的选举制度设了多个关卡,尤其是立法会选举参选要征得选举委员会委员所有界别的提名,以及各级选举参选人须通过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民主派认为这是本地政治发展的大倒退,认为旨在阻挡所有反对政府的人,议会沦为一言堂。

立法会三读通过《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表示,通过有关完善选举制度的条例草案,形容属香港重要历史时刻。(卢翊铭摄)

爱国与民主不应对立

这种说法无疑把民主立场和爱国情操对立起来,但其实两者没有冲突,林郑亦明言将民主派等同不爱国对有关人士并不公道。多年来,多少民主派人士真切关心国家前途,为国内不平事发声,倡导公平正义,亦相信陆港前途连成一线不能分割。只要他们拾回从政初心,定当取得一众选委的支持。

即使从香港福祉着想,民主派投身议会才可运用投票权阻止政府通过损害民生的议案。不参选的话,民主派一来跟压力团体无异,二来政党资源亦迅速枯竭,缺乏资源研究和倡议政策。虽然随着日后立法会议席数目增加,民主派更难否决政府议案,但如果政党连参选也放弃,就连在议会表达不满的机会也失去,遑论监督政府。

夏宝龙较早前为“爱国者治港”原则定调。(资料图片)

选举替建制派换血

香港从来不乏爱国者,但治港不能单凭爱国,更需要有能力。有能者事不避难,直捣香港各项问的核心,提出并落实解决办法。选举制度是有效渠道拔出能者引领香港走出困境,尤其是要大刀阔斧广建住房,开拓产业和重建社会向上流动阶梯,改善福利和退休保障。回归以来,建制派主导立法会,几任特首也是与建制派立场相近,问责班子亦不断吸纳建制阵营人物,但他们也未曾成功透过行政和立法体系整治沉疴,亦无法消弭民怨,反而香港接连出现社会动荡。建制阵营不能把责任全推民主派祸港,必须反躬自省。

从这角度看,中央改革选举制度同样对建制阵营来一次当头捧喝,原因之一是推动阵营竞争。例如来届起的立法会直选数目减少同时采用双议席单票制,参选者面对更激烈的内部竞争才有机会出选。此外,建制圈内亦冒起新政团,各有治港方略,剑指往后的立法会选举和问责班子。若果选举改革鼓励各门各派比政策、比决心,而非流于“斗红”、“斗激”,有助议事堂回归正道,亦有助政党专业化,令政党更重视政策研究。

此次选举制度改革除去政治和意识形态纷争,令议会和政府得以聚焦经济民生,走向良政善治。对民主和建制两阵来说,未来几场选举也是对有能者的试炼。民主派要调整角色和心态,不应视爱国立场为牵绊,重新回到民生社禝范畴议政论政。面对选民质疑参选违反民主理念,政治人物要多加解说,爱国与民主并无矛盾。建制阵营固然继续勇于参选,但往后不能单靠爱国“牌头”抢票,要在芸芸的同路人展示识见、魄力,才能担得起治港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