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创新斗室”经验 吸引人才须顾及生活成本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香港科学园“创新斗室”在本周三(7日)开幕,以较市价低的价钱出租单位给科学园租户、培育公司负责人和非本地员工、科研人员,可是对于长远吸引创科人才来港而言,这个规模甚小的“斗室”只算是杯水车薪,政府必须持续完善房地配套平抑香港生活成本,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人才来港。

“创新斗室”方案在2017年初由政府提出,2018年2月获立法会拨款八亿元。整个项目占地仅0.28公顷,楼宇在2019年5月动工、2020年10月落成,现时正以试业期的形式运作,到今年6月才正式营运,合计可以提供511个宿位,当中单人房和双人房同为248平方呎,月租分别7,000和8,000元,为市面同类单位租金的六成左右,初创公司或可再享优惠。

“斗室”只能止咳 高生活成本仍难挨

从“创新斗室”查询入住者数目众多一事来看,园区员工对于此类住房需求确实甚高。不过,现时科学园有约9,000名科研人员,假设当中有一半人符合租用资格,能入住者亦只占其一至两成,相信结果大部分人仍然只可望“室”兴叹。

这种情况无疑是香港长期忽视境外人才来港后生活困难的结果。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2020年《世界人才排名报告》里,香港总体人才竞争力排在第14名,落后北欧国家和新加坡,生活成本排名更是低至第60名。另外,贸易发展局在2019年委托机构调查,受访者普遍表示香港生活成本较大湾区其他城市高,难以在港挽留人才。作为一个置业困难和外派雇员住屋租金昂贵的城市,香港实际薪酬水平在调整生活成本后其实没较内地及新加坡高出多少。

科技园公司创新斗室(InnoCell)开幕。(陈嘉慧摄)

事实上,许多创科企业都是由小做起,启动资金难言充裕,自然无力津贴员工房租;甚至连员工自己也可能只是修毕学位不久,未必有办法应付本港的昂贵住屋成本。

本应有地广建人才廉租房

不过,政府始终都倾向由员工和聘用他们的企业自行安排住宿,主事官员顶多负责规划住宅土地而已。以科学园为例,科研大楼毗邻是划出了一些中低密度私人住宅用地,当局起初打的如意算盘大概是以为科创企业人员有能力租住这些单位,岂料楼价租金在金融海啸后持续飙升,现时园区附近一、两房单位的月租动辄要1.3万元,随时占去月薪三成甚至更多。

与香港相对照的是,不少外地城市政府一早已经推出各项优惠住房措施吸引人才。立法会研究文件综合内地主要城市和大湾区城市的吸引人才计划下的住屋福利项目,包括租房补贴甚至提供免租单位,单位面积可逾2,000平方呎,反观香港现在居然才有首幢同类大楼落成,实在可谓姗姗来迟。

白石角区内以中小型单位销售占比最多,其中面积逾300至500平方呎的单位,售出1,736伙,占整体约38%。(蔡伟南摄)

在跟上国际潮流发展创科园区的同时,政府必须带有“超前思维”进行周边规划,透过调动邻近土地用途来替进驻人才预留廉宜居所。可惜的是,港府官员明显欠缺相关意识,例如在2015至2016年世界创科热潮爆发初段,政府还只知道接连在科学园的白石角售出四幅地皮让发展商兴建豪宅;假若当时能够拨出小部分地皮兴建人才廉租房,能够提供的单位肯定会较今天的“创新斗室”为多。

况且在科学园兴建“创新斗室”亡羊补牢,虽然反映政府终于开始重视关顾人才生活配套,但是官员在规划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时的同类项目却仍未能在此一事情上展现“超前思维”。观乎立法会文件,科技园第一期规模达54万平方米,包含实验室、高等教育和商业设施,但其“创新斗室”面积竟只占当中1%,容纳仅100宿位,实在太低估需求,政府应增加更多单位应付需求。

官员应一方面牢记在日后规划产业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时,除了着重诸如基建、通讯等硬件配套外,还要提升生活质素,尤以兴建廉租房以减轻生活成本。当然,此政策最好亦不应只优惠境外人才,而是遍及本地居民。毕竟高楼价和高房租是推高香港物价、加剧生活压力的元凶。若人人不再为住房担忧,定能有更多金钱、时间和精力发挥创意,培养更多创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