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环码头被封 海滨规划取长补短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有市民称为“天空之镜”的西环公众货运装卸区(西环码头)遭海事处以疫情为由封闭,处方宣布自周一(3月1日)起将禁止与起卸货物工作无关的一般市民进入码头。市民对于海事处“封区”决定反应不一,有市民认为此举令市民失去日常消闲地方,也有意见指游人增加已影响西环码头运作。

西环码头位处海边,沿海一望无际,连带当地的黄黑色石壆、栈板、货柜亦成特色打卡背景。随着近年的社交媒体以及传媒吹捧,西环码头由隐世秘景变成热门去处,疫情之下寻求户外去处的市民增加,更加大了西环码头的负担。西环码头设施有指被游人破坏,部分人留下垃圾,工人作业受到影响,过去甚至传出有船上家犬被虐待的事件。原本用作货运装卸用途的码头固然未必适合大量市民前往游玩,但社会对海滨空间的需求亦值得正视。

西环公众码头装卸区每至晚上皆有不少狗主带狗只前来散步。(资料图片 /王译扬摄)

打卡休憩地方难求

去年施政报告便提到本地海滨发展,表示在65亿元专项拨款支持的13个大型项目落成后,维港海滨会由现时的23公里增至2028年的34公里,两岸亦会增添35公顷具地区特色的优质公共空间,新落成的海滨长廊将长达五公里。动工兴建全长两公里、阔10米的东区走廊板道,连接铜锣湾至鲗鱼涌和西营盘东边街北的海滨公园,将争取于2024年分阶段完成以上两个项目。上周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政府续提改善海滨方案,表示将争取立法会拨款,以此落实2020年施政府报告的承诺。

政府愿意发展及规划海滨,诚然值得肯定,但怎样的公帑才算花得其所?如观塘海滨的音乐喷泉,耗资虽达5000万元,但却被市民嫌弃实物与设计图差之甚远。而西环码头虽然非政府刻意规划,但长期最得市民欢心,其中一舍原因在于码头海边不设栏杆,让其成为本港少有可以大海为景的热门景点。由此可见,单是沿海是否设置栏杆、如何设置或者有特色地设置此等小事,也值得未来的海滨设计学习。

西环码头的日落景致。(资料图片/区家鸣摄)

政府未来将再动工兴建的东区走廊下的行人板道和西营盘东边街北海滨公园两项重点工程,香港政府自然要吸取以上种种例子的教训,应吸收西环码头的成功要素,并从吸纳地方民意、加紧监管工程进度等方面著手,真正在海滨设计上反映市民所需,避免未来的海滨设计再步观塘音乐喷泉既无视民意,亦监工不善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