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推动疫苗接种 需要策略与技巧
各个药厂的疫苗供货量远逊预期,拖慢了不少国家的接种计划,影响其重启经济活动的准备。但即使全球疫苗供不应求,英国和以色列的接种速度仍较预期理想,其中以色列更出现疫苗供过于求的现象,并有望逐步放宽封城禁令。如何推动疫苗接种,并减低部分国民对疫苗的抗拒心态,显然防疫之路的关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曾在本月17日斥责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分配“极不平衡及不公”,并指多达130个国家尚未取得一剂疫苗,但与此同时亦有国家的接种进度超越预期。英揆约翰逊周日(21日)公布疫苗接种计划时表示,自去年12月推出疫苗后,该国接种比率已达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而所有成人更可望在7月底前完成注射第一剂疫苗,较原定目标提前约两个月。由于疫苗效用渐见,英国近月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亦呈下跌趋势,约翰逊正打算逐步放宽第三次封城。
英国接种疫苗进度良好,但也比不上遥遥领先全球的以色列。截至2月中旬,以色列约有370万民众已注射由辉瑞研发的疫苗,即约占其900万人口的四成,当中更有28%民众已完成两次接种,而60岁以上高险组别的接种率更高达八成。同时由于疫苗供应充足,以色列当局已将接种计划开放给16岁以上的国民。在疫苗效用上,60岁以上组别的感染率和死亡病例分别大跌56%和35%,使至以色列有望成为首个“脱疫”国家。
资讯透明 增加信心
以色列和英国的接种速度领放全球,其一原因固然是其财力优势。以色列不只依靠联合国的疫苗分配机制,而自行向厂房直接采购外,其出价亦非常豪爽,即以每枝23欧元的成本采购辉瑞疫苗,远超欧盟所支付的每支12欧元,故厂方自然也愿意优先满足价高者的需求。但以色列除了财大气粗之外,也还有其他策略,包括其不像其他国家般,要求厂方承担起疫苗出现副作用的责任,反而更与辉端达成协议,主动向厂方分享民众接种疫苗的匿名数据,以作疫苗改良和研究之用,而辉端则向以色列承诺,供应足够疫苗至群体免疫作为回报。
但取得足够疫苗应市只是第一步,不等同人人愿意接种。据以色列卫生部统计,即使当局已准备让16岁以上的民众接种,该国的接种比率却由1月的高峰大跌近四成,不少年青人、保守派犹太人等群组皆以静观其变的心态看待疫苗,而去年12月亦有民调指四分一以色列人拒绝或有意延后接种疫苗。故说服疫苗怀疑论者接种疫苗,自然成了实现群体免疫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比之下,本港疫苗供应不多,民众接种意愿又不见活跃。我们当然不用学以色列“以本伤人”地盲担疫苗,加剧全球疫苗分配失衡,但亦可考虑与厂方分享数据,向民众做好说明工作,方便市民。例如,英国政府为加快接种疫苗,多管齐下地以邮件、电话等方式,主动联络优先群组分享资讯,同时亦会为个别年龄组别划分次序,较仔细地向民众阐述接种疫苗的风险,确保资讯透明和准确,特别是有效性及副作用的相关资料,以减低市民对疫苗的疑虑。港大社工及社会行政学系上周亦公布一项调查研究,建议当局强调疫苗的保护作用,提醒市民其与排除病毒检测之不同,以免社会混为一谈。随着疫苗接种工程于本周展开,港府亦可参考上述国家的可取之处,为最后抗疫阶段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