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与拜登终通话 由脱钩重回分歧管控
上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通话后,虽然声明内容差异大,但美国总统拜登仍在北京时间农历除夕(周四)早上与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为其上任后的首次。综观二人发言,不乏矛盾和分歧之处,但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双方透过对话管控分歧,求同存异,总是正确的方向。
拜登1月20日上任以来三周,仍未与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较前任的特朗普及奥巴马稍迟。由于中美关系在去年底已近冰点,外界一直关注二人何时通话。周四既为中国农历新年时节,拜登藉向中国祝贺新一年,与习近平通电,个中盘算不难理解:既不会被国内对华鹰派视为过份示好,亦能透过保持沟通与对话管控风险。
须知道中美根本没可能“脱钩”,两国政府高层亦不可能完全断绝来往。而布林肯及杨洁篪上周通电后的声明虽然差异巨大,双方在字里行间摆出强硬姿态,但拜登与习近平的通话仍然是接着发生了,这本身便说明中美认同有改善关系的空间。
有利美国的合作?
从中美官方公布的内容而言,通话双方重复了不少既有讲法。美国的版本强调拜登提及了经济、香港、新疆及台湾等问题,但同时也提到在某些领域要与中国合作。这些都是拜登自参选以来就曾公开谈及的对华政策。拜登提到在对美国有利的情况下会与中国合作。“合作”是讲求互惠互利的,从来没有国家希望合作是吃亏的,但拜登仍强调“在对美国有利的情况下”,听众显然是国内右翼及对华激进派。
根据特朗普政府的说法,美国在与中国的合作过程中一直在吃亏,例如贸易逆差及技术外流。美国部分民众在特朗普政府中对华激进人士大力渲染之下,已形成了与中国合作不可能有利的想法。前国务卿蓬佩奥公开指过往与中国的接触政策失败,不断鼓动冷战思维,正是一例。拜登提到合作要有利美国,而且是“结果导向”,因此是一种对内的讲法,某程度上在修正前朝造成的思维。
另外,白宫的声明亦提及拜登与中国的合作要顾及“美国与盟友的利益”。拜登政府一直强调要重新联合盟友对抗中国,这个战略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盟友要这么做?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的现实心态——美国中心。要拉动盟友,只讲价值观、中国威胁论等老调已经不再足够,尤其是新冠爆发后,国际格局变化快速。美国可以一呼百应的年代已经不再,美国要与盟友围堵中国,必须以利益说服这些盟友。白宫的用词反映了拜登重返多边合作的现实,摒弃特朗普以来的美国利益中心主义,更加强调与盟友有利共享。从这些可以看出,美方的声音与其说是给中国看的,更大程度是给美国人和盟友这些“自己人”看的。
绊脚石以外的合作空间
相对而言,中国官方对问题的表达是清晰对准美国。中方重申在香港、新疆、台湾三个大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可干涉”的红线不可退让,双方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下应改善关系。也就是除了主权问题外,一切都可以谈,但要在平等相向的基准下。中方之前批评美国经常挂于咀边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并非真的以“规则”为基础,而是建立一个“有利于美国的规则为基础”。习近平的重点是对向美国国内政策者,简单而扼要地表达了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基本看法。
当前一些贸易争议、人权问题诚然是中美关系的绊脚石,但这不代表两国没有合作空间。近日有报道指,拜登政府正重新审视特朗普对中国科技公司的规限,原本被针对的字节跳动甚至搁置拆售旗下TikTok美国业务,华为创办人任正非亦表示欢迎美国拜登与他通电。从这些迹象可见,中美有望在管控分歧下改善关系,甚至在特定范畴上展开合作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