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只懂叫失业者申领综援?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周二(19日)政府公布最新失业率达6.6%,创16年新高。然而同日早上,特首林郑月娥仍然坚拒推出失业援助金计划,只称研究降低申领在职家庭津贴的资格,令工时短的散工受惠。失业和就业不足者的处境并非等同,而且支援两者的措施并行不悖,特首的解释令人费解。

林郑周二强调失业率数据表现差,是因为保就业在去年11月完结,并谓政府会考虑其他财政补助措施。但她拒绝推出失业援助金,指因为涉及大量公帑,仅重复现行支援失业及就业不足人士的方法,例如“爱增值计划”及在职家庭津贴计划等。她认同职津工时门槛偏高,正考虑可否降低门槛,给工作不长的散工申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港的失业率在过去数月一直攀升,不少打工仔为减薪、缩减工时或裁员等担忧。(资料图片)

职津不能代替失业援助金

纵然失业和就业不足者均面对入不敷支的困境,但前者比后者严竣,相关的福利支援措施也各异,例如失业者就不符合职津申请资格。再培训课程及津贴可以稍为帮补生活和自我增值,而放宽职津工时门槛可取,除了帮助散工外,也可望帮助间歇被放无薪假的雇员。惟这两个计划终究不能取代失业救济。当经济收缩及百业萧条时,并非人人也可以短期找到工作,市民若加上学历、经验、家庭岗位等限制,始终需要失业保障。

过往官员认为失业综援放宽入息限额又不计算自住物业于资产审查已经方便申请者,那只是自欺欺人。粗略比较去年疫情期间失业人口和失业综援的上升趋势,可见前者比后者显著,首11个月失业人口增加八万多,同期失业综援个案只增7,000多宗。当四人家庭资产上限仅调升至8.8万元,只要家庭稍有积蓄也会超越限额,不少失业者被拒诸门外。

公帑必须用得其所

政府一直推说失业援助金耗费大量公帑,但去年保就业计划的支出很可能更高。假设失业率升至2003年沙士时高峰,即8.7%,换算失业人数约34万。以去年第三季工资中位数八成计算援助金额(14,560元),计划为期九个月,总开支为445亿元,比两轮保就业计划的850多亿元少。当九个月后经济改善,计划可以结束或者缩减规模;即使经济仍未复苏,该笔款项的救命功能也较保就业有效。其实重点从来都不是花不花钱,而是公帑是否用得其所。保就业计划的问题也非它耗资百亿,而是其“保企业”而未能令雇员受惠。

即使是现时的援助途径,当局亦应该尽量拆墙松绑,放宽申请资格,例如大幅放宽失业综援的资产限额,调升每月福利金。另外,去年初政府宣布十项纾困措施,当中包括关爱基金针对失业或开工不足基层发放,有条件的现金津贴,领取期最长三个月。讽刺的是,失业率飊升,但该措施至今仍无音讯。若是担心关爱基金枯竭,政府应向立法会财委会追加拨款;若果是交由其他项目执行,那就应详细交代。

罗致光指,综援计划下的“援助失业人士特别计划”将获延期并为期共12个月至2021年5月31日。(资料图片)

也许官民当初也没有预计新冠疫情会旷日持久,政府希望在两轮保就业计划后便由市场拉动经济,但如今抗疫前路漫漫,经济指标没有好转迹象,市民需要的支援比去年更甚。库房虽然未及往日充盈,本年度财政赤字高达3,000亿元,但本地财政根基仍然稳固,有能力续纾民困,政府救助不能手软。政党和民众一再要求全民派钱,说到底都是因为政府有钱不懂善用,未能针对有需要者,特首及主事官员早应因此而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