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废物量虽跌 减废步伐不能停
环境局局长周三(4日)回应议员质询时指,香港今年头半年的整体废物量比去年头半年减少5%,相信与疫情下经济活动减少有关。但新冠疫情之下,餐厅座位有限,市民减少外出聚餐,港人叫外卖随之增加,在即弃餐具用量大增之下,即使总体废物量跟随经济活动减少而下跌,政府也不能掉以轻心。
扩大塑胶回收计划
为提升处理废塑胶的成本效益及公众对废物分类及回收系统的信心,环保署分别以三个不同地区(即东区、观塘和沙田)作试点,推行为期两年的“塑胶回收先导计划”。计划以服务合约形式聘请承办商向区内已登记的公私营住宅、学校或公营机构等场所或团体,收集各类型的非工商业废塑胶,并把收集所得的废塑胶加工成为塑胶原材料或再造塑料产品。
计划在东区、沙田及观塘试行,有350间处所登记,占先导计划东区、沙田及观塘共42至64%的人口。计划试行期间适逢碰上疫情带来的庞大网购、外卖增长,市民的塑胶包装物料及即弃餐具弃置量上升,暂时计划已收集的塑胶量达至200公吨,与环境局预期目标相若。然而对比本港2017年至2018年期间每日创造的210公吨塑胶餐具废料,现时三区计划的回收量可谓帮助甚微。政府应尽快将“塑胶回收先导计划”范围扩至全港,并为计划的推广进展订出时间表,预定有关计划的进展步伐。
引导制造商回收
政府去年4月展开的“管制或禁用即弃塑胶餐具的可行性、范围及机制研究”预料今年年底完成,政府在推动回收塑胶制品同时,亦可从源头减废同时入手,减少市民的塑胶用量。例如环境局可研究在向市民推广自备餐具时,同时与外卖平台或大型餐饮公司合作,在客人叫外卖时将“不需餐具”定为预设选项,鼓励市民在其他场合亦自备餐具。
环境局亦可研究如何鼓励制造塑胶餐具者加入回收者行列,而非让市民及政府负起保护环境的全数责任。例如循塑胶制造商推行生产者责任制,要求制造商透过即弃餐具盈利同时,要为塑胶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负起责任。政府可向制造、进口、批发、零售商等持分者按比例征收塑胶回收计划的运作成本,或要求各持分者须与回收商合作回收塑胶,由此分担回收、循环再造、处理及弃置废弃产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