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40年】港深合作可由河套创科做起
本周深圳庆祝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更亲自南下主持庆祝大会。深圳在过去40年由一条名不经传的村落发展成中国的创科重镇,GDP跳升一万倍,成果斐然。 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不单与深圳有历史渊源,也经历过类似的经济飞跃。港深本来同属于清朝的新安县,鸦片战争后两地走上很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但在割让香港岛的《南京条约》签订后百余年,港深两地又再在历史的安排下站上了同一条船。
大湾区是中国的重点发展项目,而大湾区的重中之重港深两城,各自代表了两种不同制度,前者可说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代表作,后者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精粹所在。只要两城能发挥好“一国两制”的优势互补长短合作,以良性竞争刺激进步,当能发挥巨大潜力制造“1+1不只=2”的成果。
当务之急是创科合作
说到深港合作,当下最关键的领域得数创科的合作。世界正步入“工业化4.0”,适逢中美世纪角力又向科技战方向发展,创科不单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保持竞争力吸金的重要版块。在创科方面,深圳虽然是后起之秀,但现在已是全中国的创科之都。香港在90年代本有多种优势,但却未有善加利用,今时今日的创科仍然是裹足不前。从这方面讲,香港要急起直追,与深圳合作自然是重要的机遇。
说到合作,其实港深合作早已踏出了第一步。原属于深圳的河套地区,在九七回归时国务院已指会拨归香港,之后一直有公众讨论指其会成为香港发展高科技及高等院校用地;至2017年港深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确认河套区为香港属地,并会发展成“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其面积足有沙田科学园四倍之大。
河套解决了用地问题,有利香港发展创科,但软件上仍需扩大与深圳的合作。例如,港府可以提供通关及人才输入便利等,吸引内地创科人才到河套工作,以排解当下本地创科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港府也可通过税务优势、便利化手续等吸引内地大型创科公司进驻河套地区。当然,这并不意味香港只能永远依靠深圳的人才与企业,河套地区发展起来后,可以利用群聚效应带领香港整个创科行业发展,而香港也应该在教育等方面配合,培训创科人才,更好的迎接发展机会。
香港也不是只能等深圳“带挈”,香港也有我们“一制”独特的优势可以与深圳互补。香港是国际金融都市,资金自由流通的自由港,可以提供更好的融资与投资平台予创科公司。故此内地创科公司进驻香港也是互惠互利。此外,长年与西方世界打交道的香港企业人才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内地的创科公司打进世界其他市场。这是港深两地创科如何可以互补。
改善分配的互补机制
过去,港深在很多方面没有统一的合作意识,致使竞争有时走向恶性,合作也没有效率。除了当务之急的创科产业,港深两地也存在很多可以合作的空间。现时港深有一些合作机制,例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港人回内地投资发展提供资金及发展地区。下一步,港深两地政府可以思考如何加大合作的项目。
例如,港深两地可以合作发展海水化淡设施。综观香港与深圳,两地同样囿于本地淡水资源欠奉,不得不依赖境外的东江水提供食水。然而,这令两地同样过分依赖单一水源,而且东江本身也存在环境问题,供水破坏当地生态,价格也愈发高昂。两地如果能合作发展海水化淡设备,共同分享兴建与管理价钱,无疑可以令此更有效率。
港深作为两个邻接的都会区,也是大湾区内两大重镇,可以共享与合作的项目还有很多。只要港府应该放下以往“井水不犯河水”“闭门造车”的发展心理,积极研究两地能合作的项目,相信未来应可为两地发展带来“1+1不只=2”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