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能在国家发展下被边缘化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方案》要求深圳“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并极少提及同属大湾区“核心引擎”的香港,这个现象值得留意。

《方案》出台时间十分接近国家主席习近平南巡参加本星期三(10月14日)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而且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又即将于月底召开,一般认为它跟相关行程都透露出中央对深圳倍加重视的讯息,并且借此加快因修例风波和疫情双重冲击而饱受阻滞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时值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将南下发表讲话。(新华社)

初步意见多谈香港 最终方案消失不见

不过,整篇《方案》当中实际仅得一处直接提及香港,亦即“总体要求”里的一句“推动更高水平深港合作”而已,其余四处则是笼统谈到粤港澳大湾区,例如“落实地方责任”一节指出深圳“要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协调合作,建立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的改革联动机制,实现协同对接,充分发挥制度整体效能。”

同时,《方案》内容个别地方与香港以往的优势直接相关,像是在深圳本地“打造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的方向,便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原先提出的“充分发挥香港在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专业服务等方面具有的优势,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有一定偏差,另外“扩大金融业、航运业等对外开放”等措施亦势将对香港产生更多竞争。

如果比较去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更能清楚看到最终出台的《方案》确实大幅减低了对香港的依赖,譬如《意见》曾明确举出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产品互认、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提供为港资医疗机构发展便利等具体与香港合作的措施,这些来到《方案》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被边缘化危机浮现 配合国策难以再拖

自从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以来,广东相关城市为参与此一国家策略发展计划可谓是不遗余力,唯独在作为特别行政区的香港,政府官员与社会各界人士虽然许多都只懂呼喊几句口号表示支持,事后往往没有作出任何实际行动投入其中,这就难怪香港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愈来愈陷于被动。

事实上去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以后,同年10月的上一份《施政报告》正文就意外地完全不提“大湾区”三字,个中尽管有防止于反修例活动期间激发矛盾的考虑,但也在在反映了港府高层对于国策不加留心。至于行政长官周一(12日)匆忙宣布《施政报告》押后的消息,更令外界好奇:何以像国家领导人南巡深圳此等大事,毗邻的香港政府竟要等到两三天前才接到通知?

林郑月娥。(张浩维摄)

以上事件似乎都反映了港府与中央、广东的沟通有所不足。面对经济下行,香港未来必须把握机会积极投入国家发展,主动与同区的其他邻近城市合作,这样方能避免自身沦落成为大湾区中被架空的一台“空转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