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控拖累强积金 政府欠香港人退休保障
汇丰控股在9月股价持续下跌,周三(23日)一度失守28元的世纪供股价,更有人担心或会跌至20元。汇控不但是不少人退休收息的生活保障,由于强积金内的不少亚太区组合都涵括了汇丰股票,故此也影响着不少雇员的强积金资产。
早前汇控公布不派息时,我们已曾指出,政府一直未有建立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因此市民多要自理退休生活。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兴趣和知识于市场投资,于是倾向依赖投资汇控一类高息股。一旦派息政策有变,便直接影响他们退休后收入。
汇控股价在今年累跌五成,影响的其实不只是小股民,因为多达三成强积金基金都持有汇控,换言之不少打工仔的资产也正随汇控股价插水而蒸发。事实上,投资回报不稳定是强积金为人诟病已久的问题。如若打工仔在负回报的年份退休,比如2008年金融海啸下强积金录得亏蚀三成,即使分批提出,也有一部份的金钱难以等待转蚀为盈,较为吃亏。而截止2019年底的19个年头中,近三分之一(六年)的时间录得负回报。
强积金考验投资眼光
另一方面,强积金对持有人的投资理财能力有一定要求。强基金中有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混合资产基金等不同的金融产品,过百种组合,更涉及不同公司。因此,并不是人人都能详尽掌握这些公司、组合与产品的特质、利弊和预估走势。2017年,强积金推出“预设投资”组合,便是方便欠缺相应知识或精力的打工仔的懒人包选择。“ 预设投资”组合推出后,根据受托人的资料,截至当年6月30日只有约14%的账户持有人回复称不转移至“预设投资”,而其余账户持有人的强积金被转移至按“ 预设投资”投资 。可见,有能力及精力规划强积金账户的市民只是少数。然而不同的投资选择则会带来不同的回报,年回报率相差可以达到15%以上,市民所能获得的保障也因投资能力而形成差距,做不到本应有的效果。
很多人也知道退休难以单靠强积金,但此之外的选择其实不多。比如长者综援的申请资产限额过低,适用范围不大,而高龄津贴和长者生活津贴的门槛虽较宽松,但补贴金额却杯水车薪。赡养老人虽是家庭责任的一部分,但随着现代政府功能逐步扩大,政府收取税收的同时也肩负提供社会福保障的责任。然而当下香港退休保障的不足,却将本应共同承担的赡养长者的责任更多地推向个人,同时也让香港长者贫穷率高达44.4%。而面对未来人口老化、出生率持续走低的境况,政府必须及早建立健全的退休保障,避免未来出现结构性危机。
林郑拒绝全民退保
社会早已有民调显示,大多数市民支持设立无须入息及资产审查的全民退休保障,更反对政府只以“取消强积金对冲机制”替代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计划”。然而政府2015年底举办为期六个月的退休保障公众咨询,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却忽视民意和养老需求,表明政府对不论贫富的退保方案“有保留”。林郑2017年作为特首上台后,更表示“斩钉截铁”不会重新考虑全民退休保障,只推出加强版的长者生活津贴。长者津贴无论如何加强,其金额也不过3,485港元,难以让长者脱贫,更不用说让长者有尊严地度过晚年。林郑多次以公共资源应更有效率投放的理由,坚拒全民退保,却坐拥8000亿财政储备,且对企业保障亦相当慷慨,完全说不过去。
目前香港的福利政策不足以成为贫穷长者的“守门人”,更因着小政府、大市场的迷思,将养老问题推向市场和家庭。面对人口结构的改变,政府必须尽早改变这种施政思维,踏实探讨不同版本全民退保的细节,并积极推动实施,让香港上百万的长者人口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