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两日七意外 市民局方须慎对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早前“五一黄金周”市民连放四日假,加上近日疫情放缓,吸引不少市民出外行山郊游。不过随行山风气愈变炽热,行山意外亦随之增加。周日(3日)下午,报案中心在45分钟内连续收到5宗中暑求助个案;周一(4日)早上,7分钟内再接连出现两宗求助个案。连日行山事故频生,情况令人担忧。

过去假期一连两日发生的多宗求助事件,大部分涉及行山人士中暑。(资料图片/颜铭辉摄)

港人行山要小心

本周天气炎热,根据天文台纪录,周日多区气温达34度或以上,市民参与户外活动不免受到影响。而过去假期一连两日发生的多宗求助事件,大部分涉及行山人士中暑,事后需要消防或飞行务队直升机参与救援。

以往出现行山事故,社会声音普遍都会指斥行山人士不是,然而意外并非人所乐见,而中暑、滑倒等情况更难以控制,事后对事主再多批抨也无补于事。反而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同类意外再次发生,例如渔农署可以在“郊野乐行”的应用程式中加入天气资讯与注意事项,晴天时提醒山友慎防中暑,下雨后提示路面可能湿滑等。虽然少少提醒未必足以杜绝意外,但意外一宗嫌多,市民以及局方仍须尽力避免意外。

假日行山本是乐事,但若因发生意外需要求助,既失去一日美好假期,也对个人身体构危险,可谓得不偿失。行山人士出发前最好先注意天气,以及带备足够饮用水,并注意个人身体情况。市民选择路线前也应先上网了解山径难度,评估个人风险,再决定路线是否适合自己。

一方面行山人士固然要格外留神,注意个人身体状况。但另一方面,政府亦可寻求办法减少意外发生。(资料图片/周立贤摄)

行山文化适当推广

自疫症以来,市民一直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出入人多地方,虽然之后行山比行街更多人,但行山也自然成为市民消闲选择。而近期连续多日的本地零确诊,对不少市民而言更是呼吸新鲜空气的大好时机。但随行山文化普及,部分行山新手初试山径之乐,其行山经验及日常训练不足均可能酿成意外。一方面行山人士固然要格外留神,注意个人身体状况。但另一方面,政府亦可寻求办法减少意外发生。

郊野景色一直是香港的珍贵资源,香港有四分三土地属于郊野,本港郊野公园及特别用地占地4万多公顷,香港麦理浩径于2016年更获《国家地理杂志》选为20条最佳行山径。如因发生意外而让市民减少行山意欲,甚至否定行山郊游的价值,无异因噎废食。康文署可以与渔农署合作推广行山文化,例如参考现时市面的初阶山艺训练课程,聘请专业人士带队,让导师提醒行山新手不同的行山须知。同时也让新手们有能力评估个人体力及山径状况,即使未来再挑战更高难度山径,也能减少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