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危殆病人增多 医管局须有备无患
香港周二(4月7日)增两名新型肺炎危殆者,包括一名于3月31日确诊的62岁男子,以及一名在4月4日确诊的71岁男子,令新冠肺炎危殆病人增至历来新高的共14人。新冠肺炎危殆病人的增多,渐现ICU资源匮乏、有欠协调的问题。
根据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刘家献指出,香港公立医院有200多张ICU病床,1,012张负压床,但位于ICU而能收治新冠肺炎的负压床则只有66张。另据报章报道,医管局ICU隔离病床增至68张。若然本地疫情不大爆发,以目前14人危殆的情况来说,病床能够应付。但当下最急迫的问题在于这60多张ICU隔离床在各医院分配不均,以至部分医院承载危殆新冠肺炎病患的能力相当脆弱。比如联合医院隔离病床逾百张,但仅得两间ICU负压病房,一般每间病房只接收一个病人,而截至周二已有两名危殆患者占用。因此,若有新型肺炎患者情况转差需用ICU隔离床,联合医院未必能立刻安排。
而长远来看,若疫情持续,结合香港老年群体、慢性患者较多的人口结构,香港更可能会出现ICU资源短缺的问题,以至香港或也会出现意大利选择性救人的人道悲剧。有公立医院深切治疗部医生说,当疫情严峻,ICU床位紧绌,或要选择救治康复机会较高的病人,相信年长、有长期病患的病人入ICU的机会或较三成低。
ICU负压病床患不均
面对逼近的危机,已有公立医院著手准备应变。比如伊利沙伯医院已腾空ICU D6病房接收确诊者,管理层在病房开放位置加装胶帘,如有需要会将其他危殆患者安排在病房内的开放位置,将D6病房的病床数增至12。亦有消息称,新界也已有两家龙头公院准备一旦大量重症病人涌现,即改装设施,令负压ICU病床可增近一倍。
ICU负压病床若然患不均,仅靠个别公立医院的改装自救并不足够。但被报章问及重症病人使用ICU及相关仪器的优次时,医管局亦未有正面给出具体分配指引和原则,只称会按实质需要灵活调配仪器供有需要病人使用,各医院ICU亦会透过互相协调、调配人手、药物和各种设备应付大量危重病人。医管局似乎并未对一旦出现大量重症患者导致ICU资源不足的问题进行详实的讨论和计划。
根据港大医学院的实时监测,4月上旬的基本传染率(R)已回落至1以下,意味每一名病人传染不多于一名新个案。若然情况持续,相信医院的负荷可逐步减少。但是欧美例子证明,疫症可以在一星期突然爆发,由日增数十宗急升至日增数百宗,因此医管局必须做最坏的打算,才能有备无患。一旦因调控不力,个别医院ICU爆煲或整体ICU资源匮乏,香港可能会重复早前武汉、意大利或纽约的悲剧。为此,医管局必须尽快设机制协调转院,尤其是医管局重大事故控制中心(MICC)应提前针对ICU不足的风险指定协调机制,例如具体什么情况下,转差的患者需提早转院到地区联网的其他医院等。
重视长者、长期病患者
想要避免ICU爆煲的悲剧,除了及早做出改装、协调ICU资源的计划,更需要尽可能从源头避免疫情恶化。新型肺炎的重症、死亡率与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密切相关。比如中国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蒋荣猛就曾经向BBC中文表示,年纪较大患者,病情较重的比例也比较高,而在中国死亡病例中,七到八成都是65岁以上。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员在《人口科学》期刊的一篇研究中,数据显示,受病毒感染死亡率最高的是8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死亡率达15%,而10岁以下儿童的平均死亡率则为零。研究亦指出意大利新冠肺炎病重、死亡率较其他国家高亦与其老龄率较他国高有关。因此,在医管局统筹调派资源的同时,政府和社会亦需尤其重视老龄、慢性病人口的防疫工作,比如增加对院舍防疫的津贴、监管等,而在宣传上也应着重采取更长者友善的方式,让长者明白勤洗手、少出门等防疫资讯。如此或能从源头上降低ICU病房爆满的风险。
面对ICU资源调配不均、或面临短缺的问题,医管局必须及早重视、规划,而政府和社会也需尽己力帮助长者和慢性病群体更好地防疫,以减轻前线医护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