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选举】登记功能组别的推手应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立法会选举将于9月举行,不少人关心民主派在功能组别是否有胜算,并呼吁登记做选民。选情固然非政府的关注点,但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做个尽责的选民,却为当局之本份。当社会仍有不少人未在其界别登记,甚至不知道是否合资格时,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是否应自愧不力?

社会有人发起登记为功能组别选民,争取民主派9月抢滩。不少文宣提及不同功能组别的选民资格,诸如饮食界的选民要为食物业牌照持有人,并在登记为选民前一年内一直有营运业务;工程界则需要为注册专业工程师或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为了方便市民查询,更有创科公司研发程式,供市民查阅所属界别及登记程序。

对于政府,其当然要在选举中秉持中立,不用关注不同政治势力的选情。但当民间自发说明功能组别选民资格及呼吁登记成选民时,负责选举事务的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亦应反思,其过去的工作是否做得不足。

当民间自发说明功能组别选民资格及呼吁登记成选民时,负责选举事务的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亦应反思,其过去的工作是否做得不足。(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不少界别选民资格复杂

功能组别过往在社会被视为一小撮的既得利益者,是小圈子游戏,而且按照《基本法》第68条,立法会最终会达至“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但无论如何,功能组别仍然存在,而且能代表不同界别的声音,政府比起任何人都更有义务鼓舞市民积极参与。

或许因为资讯科技界曾发生“种票”事件,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对功能组别,过往较多谈及查核选民资格等。即使其辖下之选举事务处亦设有网页,说明各功能组别的选民资格,但客观现实上,不少市民仍然未清楚其准则。部分界别较为复杂,如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四个小界别的选民登记资格各异,演艺和出版界容许个人选民登记,但体育和文化界只有团体票,而文化界则规定指定团体成员方可成为选民等。

无论如何,当社会出现一轮登记选民的文宣,甚至创科公司研发应用程序以助查询时,便反映官方资讯可以更便利,宣传可以做得更多。